2006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3日

2006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

 

天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2007年3月21日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和各项部署,扎实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和谐天津建设,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效益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37.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比2000年增长1.2倍,提前四年实现了翻一番,率先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经济总量发展目标(见图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61元,比上年增长11.7%,按照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77美元。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8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93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2.7:57.3:40。

 

     
    财政收入

 

全市财政收入突破900亿元,达到9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16.77亿元,增长25.6%。主要税种收入均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25.6%,消费税增长43.2%,营业税增长20.2%,企业所得税增长29.1%,个人所得税增长12.7%。全市财政支出6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263.2亿元,增长28.2%;支援农业支出16.1亿元,增长25.1%;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支出62.9亿元,增长36.9%;科技支出18.3亿元,增长33.8%。

 

劳动与就业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安置就业29万人,比上年增加3.28万人,增长12.5%,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12.91万人。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562.92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从事第一产业79.93万人,从事第二产业231.36万人,从事第三产业251.63万人。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41.48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91.38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价 格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即比上年上涨1.5%。八大类价格呈现五升三降格局(见表1)。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指数(上年=100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5

食品类

102.7

烟酒及用品类

103.0

衣着类

97.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100.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1.4

交通和通讯类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99.0

居住类

104.4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4.7。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6.7,其中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107.1。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见图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9.66亿元,增长23.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0.14亿元,增长6.9%。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01.83亿元,增长29.2%。其中工业投资690.34亿元,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1004.45亿元,增长2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21.5%、22.0%和21.8%。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共完成投资746.94亿元,增长51.3%。

 

  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5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05.27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1.98亿元,增长2.5%;畜牧业产值104.89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39.36亿元,增长6.0%。养殖业(畜牧业和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7.4%。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42.82万亩,比上年增加11.33万亩,粮食总产量143.52万吨,增长4.4%。棉花种植面积106.44万亩,棉花产量9.77万吨,增长17.0%。鱼、肉、蛋、奶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比上年增加(见表2)。

 

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43.52

4.4

棉花

万吨

9.77

17.0

肉类

万吨

59.91

3.7

牛奶

万吨

65.00

2.5

水产品

万吨

35.80

5.9

禽蛋

万吨

24.20

3.1

水果

万吨

30.35

9.2

蔬菜

万吨

540.13

-0.5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已占总农户的73.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年组织实施了198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农业机械总动力603.39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59.47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0.3万台,农用运输车14.03万辆。机播率和机耕率分别达到58.3%和91.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79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小城镇、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快。加强了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实施了“351”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农村饮水管网入户工程、农村户厕改造工程等,为广大农村居民带来实惠。

  

工 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29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完成工业总产值8907.45亿元,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23.82亿元,增长18.8%,完成工业总产值8527.70亿元,增长25.3%。

 

优势产业支撑作用继续增强。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4.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2713.01亿元,增长24.3%,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31.8%。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2601.30亿元,增长39.9%。

 

工业品产销形势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846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产销率达到99.24%。主要产品产量见表3。

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天然原油

万吨

1943.09

9.0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0.50

19.5

生铁

万吨

1131.51

39.3

钢材

万吨

2117.51

23.2

无缝钢管

万吨

 216.58

21.0

水泥

万吨

 607.33

23.9

移动电话

万部

10129.72

48.3

轿车

万辆

   41.03

26.0

自行车

万辆

 1707.77

15.7

亿米

    2.83

24.3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11.27

29.2

家具

万件

  619.47

55.0

 

工业经济效益连续第四年保持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8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实现利税总额突破千亿元,达到1004.80亿元,增长31.0%。其中,实现税金313.94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690.86亿元,增长31.2%。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00.52亿元,增长46.0%。其中,实现税金204.29亿元,增长26.8%,实现利润396.24亿元,增长58.4%。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合计实现利润578.81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83.8%。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0.52,比上年提高32.82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5.48%,比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5.32%,比上年提高5.76个百分点。

 

  建筑业

 

   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9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完成总产值924.28 亿元,增长27.4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71.14万平方米,增长13.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06.92万平方米,增长21.9%。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152家,实现利润17.45亿元,增长19.3%,实现税金27.70亿元,增长28.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56.97亿元,比上年增长7.2 %。货运量继续增加。全年实现全社会货运量42807.66万吨,比上年增长9.0%,其中,公路运输20290万吨,增长2.2%;水路运输13257.45万吨,增长11.7%;铁路运输8409.43万吨,增长23.5%。公路、水路、铁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占货运量比重分别为47.4%、31.0%和19.6%。港口吞吐量完成25759.7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其中进港10475.1万吨,增长11.8%,出港15284.6万吨,增长4.0%。在港口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95万标准箱,比上年净增115万标准箱,增长23.9%。机场货物吞吐量9.68万吨,增长20.7%。

旅客运输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客运量5669.62万人,比上年增长21.2%。其中,铁路1632.22万人,增长5.3%;公路3807万人,增长28.6%;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76.65万人,增长26.1%。

旅客周转量快速增长,货物周转量略有下降。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63.4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0%。其中,铁路96.51亿人公里,增长6.4%;公路35.64亿人公里,增长34.7%。全年货运周转量12149.29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4%,其中,公路运输75.80亿吨公里,增长2.4%;水路运输11716.46亿吨公里,下降0.4%;铁路运输352.73亿吨公里,增长0.8%。

   

末全市汽车拥有量 81.66万辆,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轿车43.19万辆,增长26.1%。全市私人汽车达到57.21万辆,占70%,增长19.3%,其中轿车32.57万辆,增长32.0%。

 

  政电信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2.32亿元,增长27.3 %,邮政业务总量13.58亿元,增长20.1%。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884.40公里,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19.19万门,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35.76万户。公网电话本地通话量96.86亿次,长途电话通话量11.99亿次,其中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 0.18亿次。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00.99万户,比上年增长19.6%,全年短信业务总量104.35亿条,增长36.8%。全年发送邮政函件9279.46万件,增长10.7%,其中特快专递352.32万件,增长6.2%。

  

国内商业

 

  全市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完成增加值48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批发零售贸易业购销总规模12947.82亿元,增长27.1%,其中,商品购进总额 6280.76亿元,商品销售总额6667.06亿元。

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6.79亿元,增长14.0%。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43.04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9.97亿元,增长17.4%。交通、通讯和用品类商品保持畅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6.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3%,通讯器材类增长19.7%,金银珠宝类增长30.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1%。

批发交易市场商品物流集散功能增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995.11亿元,增长20.9%。大型商业设施档次提高。伊势丹、轻纺万象城等大型商业设施竣工开业。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市区累计建成标准化菜市场261个,社区商业网点10368个。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和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庄达到2563个,配送中心20个。

  

金融业

 

  全市金融业完成增加值17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2852家,其中,券营业部74家,保险机构458家。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839.20亿元,比年初增加854.5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922.70亿元,比年初增加349.68亿元。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415.72亿元,比年初增加780.1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800.89亿元,比年初增加530.69亿元,占全市贷款增加额的68.0%,对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大型重点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年末住房按揭贷款余额419.35亿元,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0.08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继续提高,全市不良贷款率降至5.5%。

 

   融市场交易活跃。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股票25只。全年股票成交额2393.71亿元,债券成交额69.38亿元,基金成交额48.37亿元。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598.73万手,增长83.4%,成交金额3000.37亿元,增长1倍。证券帐户开户数96.67万户。全年调剂外汇总额21.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调入外汇10.76亿美元,下降17.7%,调出外汇10.35亿美元,增长14.3%。

  

险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5.18亿元,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6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8.57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21.86亿元,其中财产险12.64亿元,人身险9.22亿元。

 

  房地产业

 

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39.27亿元,增长6.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02.32亿元,增长22.8%。商品房销售面积1458.60万平方米,增长4.0%;实现销售收入696.27亿元,增长21.2%。完成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50.96亿元,增长1.4倍;施工面积38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267万平方米,增长64.8%;竣工141万平方米,增长17.5%。全年存量房交易面积622.9万平方米,实现交易金额214.3亿元。

 

 

  

2006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的4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55.73亿元,增长14.7%,占全市的52%。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1063亿元,占全市的24.5%;外资经济增加值1193亿元,占全市的27.5%。

 

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面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33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799.89亿元,增长26.6%;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4308.30亿元,增长29.8%,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3190.25亿元,增长23.0%;股份合作企业完成总产值74.01亿元,增长19.4%。

 

私营个体经济不断壮大。年末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金1924.79亿元,比年初增加304.46亿元。私营和个体经营户达到26.55万户,比年初增加1.12万户;从业人员122.80万人,比年初增加8.62万人;实现销售及营业收入14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税收78.43亿元,增长28.4%。

 

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力度加大。全年772宗国有产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交易,实现交易额193.38亿元。其中跨区域交易额36.44亿元,市内交易额156.94亿元。

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重组步伐加快。年内市属国有企业改制240户,累计达到3183户,改制面达到84.6%,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股权分置改革和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取得新成果。相继完成12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通过分拆上市、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定向募集等方式,累计融资27亿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28.2万人,增长 6.5%,其中,离退休112.7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16.7万人,增长9.7%;医疗保险参保人员329.4万人,增长10.1%;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09.7万人;生育保险覆盖180.1万人。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启动农民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590元提高到670元。

 

  地区合作

 

  全市引进国内资金到位额4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0%,投资项目1840项。吸引内资来源更加集中,来自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资金比重达到 89.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和房地产业成为热点行业,吸引内资分别占到全市的27.9%和49.9%。民间资本处于主体地位,到位316.45亿元,占全市利用内资的比重达到7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继续实施对甘肃省、西藏昌都地区、重庆万州区和新疆喀什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全年共援建对口地区项目41个,落实援建资金5000万元。实施合作项目10个,比上年增长25%;实际投资749万元,增长18%。

 

  对外贸易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600亿美元,达到645.73亿美元,增长21.0%。其中,出口335.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310.33亿美元,增长19.5%。实现贸易顺差25.07亿美元。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234.7亿美元,增长26.4%,占全市出口的70%;属于高新技术的产品出口154.3亿美元,增长23.7%。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石油化工等高附加值商品,成为天津市出口的主导产品。百强企业出口实力雄厚,合计出口242.37亿美元,增长22.3%,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72.3%。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和香港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278.23亿美元,所占比重达到83.0%。

 

利用外资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50家,其中合同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87家。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8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实际到位41.31亿美元,增长24.1%。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42.59亿美元,增长40.7%,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额的比重达到52.5%,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实际到位14.43亿美元,增长82.7%。其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增长3倍,房地产业增长1.2倍。新能源领域成为引资新亮点。风力发电、海水淡化、新型电池等一批新能源项目落户津门。截止年末,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经有121家来津投资。

 

  对外经济合作

 

  市当年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新签合同1098个,合同额1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倍,实现营业额6.09亿美元,增长90.2%。年末在境外劳务人员1.2万人。全年新批境外机构72个,其中境外投资生产企业39个。新批境外投资生产企业总投资7545.46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5982.79万美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力度继续加大,全年签定技术引进合同471项,合同金额7.18亿美元。天津被国家批准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功举办了中日韩十城市市长联席会等大型活动,扩大了天津的影响。

 

  旅 游

 

  年接待国际旅游者88.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外国人81.17万人次,增长20.3%。旅游创汇6.26亿美元,增长22.9%。接待外省游客及本市居民市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9.3 %,旅游收入增长11.2%。全市共有15.3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4.8%,旅游支出20.3亿元,增长5.7%。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14家;国际、国内旅行社26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9家,国内旅行社235家。                

 

  滨海新区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并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设立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新区掀起新一轮开发开放热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天津港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和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00万吨乙烯、北疆电厂、东疆保税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空客A320中国总装线项目落户,渤海银行开业,全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挂牌成立。

 

全年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96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4%。电子通信、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为支柱构成的高层次产业结构优势明显,现代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发展。新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200.52亿元,增长3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29亿元,增长24.7%。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61.80亿美元,占全市的76.2%,增长24.0%,实际到位33.45亿美元,占全市的81.0%,增长31.1%。新区经济外向度不断加大,全年外贸出口达到226.20亿美元,占全市的67.4%,增长22.5%(见表4)。开发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5%以上,综合实力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工业总产值完成3004.16亿元,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9亿元,首次超过200亿元;合同外资额32.54亿美元,实际到位16.08亿美元。

 

4  2002-2006年滨海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单位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滨海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62.45

1046.30

1323.26

 1623.26

 1960.5

    比上年增长

%

  20.1

   20.4

   20.1

    19.8

   20.2

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80.89

 464.08

 565.47

  693.31

 864.29

滨海新区外贸出口总值

亿美元

 72.01

  89.38

 136.99

  184.69

 226.20

滨海新区实际直接利用外资

亿美元

  8.23

  12.15

  17.44

   25.31

  33.45

 

大通关建设成就明显。先后在新疆乌鲁木齐、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等地设立了“无水港”。全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1018.85亿美元,增长24.4%,成为全国第四个对外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的口岸。其中进口447.61亿美元,增长20.2%,出口571.24亿美元,增长27.8%。在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中,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和甘肃等腹地所占比重达到54.7%。保税区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保税仓库和物流分拨功能,全年进出区货物总值254.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5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3%,有效地提高了城市载体功能。开工建设了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蓟平高速,实现了京沪高速(天津段)全线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94公里。中心城区快速路建设进度加快,新增通车里程40公里,累计达到160公里。年末实有城市铺装道路长度5693公里,铺装道路面积7433万平方米。地铁1号线投入试运营,地铁2号线建设全面启动,黄万铁路和神华天津煤炭码头基本建成。

  

  公用事业

 

  共环境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启动了津滨水厂建设,建成咸阳路再生水厂和青光垃圾焚烧厂。实施了南运河、纪庄子河、津港运河改造和铁路专用线综合治理。全年新建绿地面积217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8平方米。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垃圾处理率达到85%。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358万立方米/日,全年自来水售水量6.4亿立方米。顺利完成了35万户居民和1300家企业煤制气转换天然气,年末城市燃气普及率为98.6%。新增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4.6%。我市被建设部授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称号,公交运营车辆达到7200标台,年内新辟公交线路31条,年末市内公交线路450条。全年公交客运量9.4亿人次。全市运营出租车31939辆。

 

海河综合开发

 

河综合开发进展迅速。已累计开工商贸、金融、文化等设施282万平方米,新建了大沽桥、保定桥和奉化桥,采用桥梁抬升技术改造了狮子林桥和北安桥。恢复了解放桥和金汤桥的开启功能。拓宽了一批临河道路,累计完成堤岸改造12.5公里。建成音乐公园、解放公园等6处临河绿地。凤凰商贸广场、美博城、港湾中心、少儿艺术中心等一批工程已投入使用。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实现了全市经营性土地集中交易和“净地”出让,建立了公开、规范、统一的土地市场,发挥了土地的调控作用。全年土地供应总量4523.1公顷,其中,土地出让3867.06公顷,土地划拨656.04公顷。

 

我市环保创模通过国家验收,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为305天,占全年天数的83.6%,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保持在“好”和“较好”等级,境噪声控制达标区面积571.5平方公里。当年创建安静居住小区29个,全市安静小区共达到126个。成烟尘控制区60个,烟尘控制面积589.4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21个,生态示范区7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28万公顷。西青区张家窝镇、武清区石各庄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使我市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达到6个。

 

事故发生和人员死亡数量下降。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1起,比上年下降11.9%,死亡92人,下降3.2%;道路交通事故4913起,上升11.5%,死亡878人,下降9.5%;火灾事故4208起,下降18.9%,死亡21人,下降36.4%。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4,下降25%。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为2.6,下降7.1%。

 

  信息化建设

 

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末,全市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308.97万户,宽带用户91.63万户。电子政务专网一期扩容建设已完成并正式运行,启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依托市电子政务专网,实现工商、地税、国税、质监等15个政府工作部门的企业信息共享,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纺织、机械等20个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应用效果明显。港口、邮政、公路等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加快,保税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速了口岸贸易的物流速度。

 

    质量监督

 

2006年新创中国名牌产品3个,累计达到18个;新创天津名牌产品27个,累计达到223个;国家新审定的免检产品18种,累计达到63种。制定、修订企业产品标准3072项,企业标准总计达3.3万项。累计发放体系认证证书3455家。取得“3C”产品认证企业有675家,发证3297张。完成计量仪器检定64.4万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占70.45%。2006年,全市共有33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四、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 技

 

技创新服务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批科技大项目进入国家科技计划,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研发取得突破性成果。本市12个科技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其中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1项。全年市级科技成果登记1559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6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97 项。在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175 项,应用技术成果1341项,软科学成果43项。受理专利申请13299件,专利授权4159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0181项,交易额58.86亿元,增长16.1%。新增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50个。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把科技进步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召开了全市科技大会,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联合转化基地,12家企业进入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力神电池、天士力中药、石油钢管位居全行业第一。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1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

 

    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78万余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7家,全市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达到143个,增长13.5%,在站博士后500余人

  

技术产业园区实现快速发展。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技工贸总产值950亿元,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增长26%;实现税金总额55亿元,增长27%;出口销售收入32亿美元,增长19%。华苑产业区继续发挥核心区作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外贸出口7.7亿美元,增长41.7%。

 

教 育

 

   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新校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商学院、农学院、财经大学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中医学院、民航学院升级为大学。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当年45所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招生10.79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毕业8.20万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35.74万人。当年招收研究生1.09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毕业0.92万人,年末在学研究生3.06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当年招生2.92万人,毕业1.78万人,年末在校学生9.18万人。全市高校19052名贫困学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助学贷款2.43亿元。启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建成10个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

   继续推进中等教育资源布局调整。累计建成52所示范中学、16所模范小学和422所村办小学,启动了“历史名校”建设工程,农村80%的中小学教学设备实现了升级换代。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70万学生受益,当年减免学杂费5540万元。全市当年招收普通高中生6.80万人,毕业6.99万人,年末在校学生21.63万人。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4.16万人,年末在校学生13.68万人。招收初中生10.43万人,毕业12.43万人,年末在校学生33.58万人。招收小学生8.21万人,毕业10.61万人,年末在校学生51.68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3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小学生升学率98.41%,学龄儿童入学率99.38%。

  

文 化

 

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6个,文化馆18个,博物馆18个,公共图书馆32个,档案馆35个,电影放映单位20个。全市现有广播节目10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市级电视节目9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3%,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0万户。全年共创作9部电影故事片,创作拍摄24部近800集电视连续剧,是我市影视剧创作数量最多的一年。

中华剧院、少儿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投入使用。结合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承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八届中国老年合唱节、第八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第四届农民艺术节等多项全国性文化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卫 生

 

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8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0个,妇幼保健机构23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6.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54万人,注册护士2万人。卫生资源配置优化。东方器官移植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投入使用,防病中心、传染病医院改扩建工程完工,医大总医院二期和医大二院等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展到9个区县,人口覆盖率达到48.3%,比上年提高了18.1个百分点。全年无偿献血11.7万人次,增长16.5%。

 

体 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在第15届多哈亚运会上,天津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共夺得16枚金牌,金牌总数、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全面超过历届,实现了新的突破。群众健身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了社区健身中心、居委会健身路径228个,大型健身广场10个,总面积达到5万余平方米。天津市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市民体质监测总体达标率为8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达标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0.9和4.5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与救助

 

  府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1万人,城乡低保对象18.86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5.13万人。各种福利院拥有床位18846张,收养13170人。全市有救助站9个,全年救助15829人次。全市社区服务设施2177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筹集福利资金1.9亿元,增长35.7%。全年接受社会捐赠31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 

 

残疾人事业

 

      疾人康复、就业、社会保障、无障碍建设等项工作稳步推进,为残疾人服务能力增强。完成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17182处,为残疾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全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2273人,增长33%;当年全市特殊教育招收新生200余人,在校生达到2500余人,残障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完成了天津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我市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 口

 

  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075万人,户籍人口948.88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77.85万人,非农业人口571.03万人。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67‰,人口死亡率为6.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0‰。

  

  人民生活

 

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7252元,比上年增长13.0%。随着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标准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政策的出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83元,增长13.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42元,增长10.3%。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548元,增长9.3%。居民消费结构向良性变化,恩格尔系数为34.9%,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穿着、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支出分别增长23.8%、21.0%和9.5%。年末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4.6辆、移动电话143.7部、电脑59.2台、微波炉77.9台、热水器87.1台、助力车15.5辆、成套家具95.3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29元,增长6.7%。年末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6台、电冰箱88台、热水器38台、微波炉20台、移动电话108部、电脑12台。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43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提高1.08和0.37平方米。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节能降耗、降污减排任务还比较艰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等。

 

注:

  1.2006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在校大学生人数(剔除在津就学的外地籍学生,加入在外地就学的本市籍学生)与学龄组人口的比例,表明一个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

5.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降低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