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5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7139.9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618.31亿元,增长5%。“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6905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1%。
图1“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34.55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4%。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060.29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1%。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8.45万户,比上年增长9.4%。其中,企业12.52万户,增长16.4%;个体工商户5.81万户,下降3.2%。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155户,增长5%;外商投资企业6457户,增长27.1%;私营企业11.46万户,增长16.3%。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8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增值税388.62亿元,增长4.3%;营业税933.91亿元,增长11.2%;个人所得税261.2亿元,增长13.3%;企业所得税606.05亿元,增长25.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30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02亿元,增长14.5%;公共安全支出187.25亿元,增长1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2.56亿元,增长8.6%;医疗卫生支出160.07亿元,增长2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75.47亿元,下降14.6%。“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499.2亿元,年均增长14.9%。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0.8%(见图2)。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497.46亿元,下降29.1%。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0.3%;第二产业投资1435.37亿元,增长0.6%,所占比重为27%;第三产业投资3865.9亿元,增长0.8%,所占比重为72.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234.12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2%;集体经济投资183.07亿元,增长38.4%,所占比重为3.4%;股份制经济投资1200.26亿元,增长2.2%,所占比重为2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686.95亿元,增长11.2%,所占比重为12.9%。“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3804.15亿元,年均增长10%。
图2“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见表1)。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7.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10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101.1。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 标  | 
指 数(上年=100)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1  | 
食 品  | 
107.7  | 
烟酒及用品  | 
101.1  | 
衣 着  | 
98.6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1.1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3.7  | 
交通和通信  | 
97.4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0.9  | 
居 住  | 
103.5  |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1.2。
全年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7.6。在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中,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108。其中,普通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109。全年住宅租赁价格指数为104.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7.03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种植业产值155.27亿元,下降4.7%;畜牧业产值62.9亿元,下降2.8%;渔业产值52.62亿元,下降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92万公顷;粮食产量118.4万吨,比上年下降2.7%。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100%,生猪良种率超过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6%。主要农副产品产量(见表2)。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118.40  | 
-2.7  | 
蔬菜  | 
万吨  | 
398.08  | 
1.0  | 
生猪出栏  | 
万头  | 
265.98  | 
-1.4  | 
牛奶  | 
万吨  | 
24.71  | 
16.3  | 
家禽出栏  | 
万羽  | 
4083.76  | 
-0.3  | 
鲜蛋  | 
万吨  | 
6.28  | 
1.7  | 
水产品  | 
万吨  | 
28.97  | 
-14.4  | 
至年末,全市有2095个产品获得农产品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09个,绿色食品99个,有机农产品187个。
至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104.15万千瓦。全市建成设施粮田8.65万公顷。其中,年内建成0.75万公顷。设施菜田1.15万公顷。其中,年内建成0.13万公顷。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20家。其中,年内建成60家。标准化水产养殖面积0.18万公顷。其中,年内建成0.11万公顷。年内新认定15家国家级和5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年农业组织化水平达到62.5%。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7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2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4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见图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25.98亿元,增长18.4%。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866.21亿元,增长15.9%;重工业增加值4359.77亿元,增长19.5%。全年工业总产值310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03.57亿元,增长23.1%。“十一五”时期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4305.48亿元,年均增长12.6%。
图3“十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 

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8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2%(见图4)。
图4 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全年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5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增幅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2%。微型电子计算机、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微型电子计算机  | 
万部  | 
9388.44  | 
20.1  | 
成品钢材  | 
万吨  | 
2475.95  | 
10.6  | 
汽车  | 
万辆  | 
169.89  | 
35.9  | 
# 轿车  | 
万辆  | 
159.77  | 
30.5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218.55  | 
17.3  | 
电力电缆  | 
万公里  | 
119.11  | 
65.8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876.19  | 
14.2  | 
乙烯  | 
万吨  | 
226.72  | 
25.7  | 
化学药品原药  | 
万吨  | 
2.80  | 
6.0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56.7%;实现税金总额1373.98亿元,增长24.5%。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82.54亿元,增长67.5%;实现税金1003.99亿元,增长31.9%,占全市工业税金总额的比重为73.1%。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8.3%。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3.91,比上年提高39.5个点。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2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092.72万平方米,增长15.9%;竣工面积6025.95万平方米,增长5.4%。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34.61万元,比上年提高10.8%。
四、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5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38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批发销售额32184.13亿元,增长25.8%。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819.88亿元,增长12.9%;穿的商品零售额682.12亿元,增长18.3%;用的商品零售额3179亿元,增长1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35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8.91亿元,增长16.9%。消费惠民政策成效显现。全年受理汽车以旧换新1.36万辆,实现新车销售额20.4亿元;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商品销售407.76万台,实现销售额152.93亿元。
至年末,全市连锁商业网点达到12987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2610家,便利店4532家。全年连锁商业销售额208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1023.85万吨,比上年增长5.3%。旅客发送总量13431.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见表4)。
表4 货物运输量与旅客发送量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 
货物运输量  | 
万吨  | 
81023.85  | 
5.3  | 
铁 路  | 
万吨  | 
958.54  | 
1.8  | 
水 运  | 
万吨  | 
38803.00  | 
2.2  | 
公 路  | 
万吨  | 
40890.00  | 
8.3  | 
机 场  | 
万吨  | 
372.31  | 
24.8  | 
旅客发送量  | 
万人次  | 
13431.72  | 
20.6  | 
铁 路  | 
万人次  | 
6094.69  | 
18.1  | 
港 口  | 
万人次  | 
89.60  | 
-0.2  | 
公 路  | 
万人次  | 
3634.00  | 
21.3  | 
机 场  | 
万人次  | 
3613.43  | 
25.0  | 
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53亿吨,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6.3%。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55.1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5.5%;进出港旅客达到7170.09万人次,增长25.8%。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5098.78万人次,增长24.7%;国际航线进出港旅客1509.55万人次,增长29%;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561.76万人次,增长27.8%。
年内轨道交通10号线、2号线延伸段、11号线支线段建成运营。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线路达到12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52.57公里(见图5)。全年新增公交专用道48.3公里,新辟公交线路127条,建成6个“P+R”公共换乘停车点。全年公交运营车辆1.74万辆,运营出租车5万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59.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18.84亿人次,增长42.9%;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8.08亿人次,增长3.8%。全年享受公交优惠换乘人数达到84975万人次,老年人免费乘车人数达到18558万人次。
图5“十一五”时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308.3万辆,比上年增长7.9%。其中,汽车169.56万辆,增长13.1%。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102.93万辆,比上年增长17.2%。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03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4.27亿元,下降6.3%;电信业务总量966.96亿元,增长19.8%。至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35.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57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61.6万户。其中,3G用户197.3万户。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298家,旅行社1037家,A级旅游景区(点)61家,红色旅游基地30个(见表5)。
表5 旅游设施情况
指 标  | 
单位  | 
绝对值  | 
星级宾馆  | 
家  | 
298  | 
# 五星级  | 
家  | 
44  | 
四星级  | 
家  | 
64  | 
旅行社  | 
家  | 
1037  | 
# 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 
家  | 
42  | 
A级旅游景区(点)  | 
家  | 
61  | 
  #   | 
家  | 
3  | 
      | 
家  | 
28  | 
红色旅游基地  | 
个  | 
30  | 
# 全国红色旅游基地  | 
个  | 
8  | 
工业旅游示范点  | 
个  | 
53  | 
农业旅游示范点  | 
个  | 
18  | 
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 
个  | 
45  | 
旅游集散中心站点  | 
个  | 
6  | 
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851.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3%(见图6)。其中,入境外国人665.63万人次,增长35.9%;港、澳、台同胞185.49万人次,增长33.3%。在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中,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1463.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6%。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1254.66万人次,增长32.7%。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4.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国内旅游收入2522.94亿元,增长31.8%。
图6“十一五”时期国际旅游入境人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吸引了包括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在内的246个官方参展者,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见表6)。
表6 上海世博会举办情况
指 标  | 
单位  | 
绝对值  | 
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  | 
个  | 
246  | 
参观人数  | 
万人次  | 
7308  | 
# 境外参观者  | 
万人次  | 
425  | 
累计志愿者  | 
万名  | 
200  | 
网上世博参观人次  | 
万人次  | 
8234  | 
文化演出  | 
万场  | 
2.29  | 
六、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全年新增各类金融单位116家。其中,银行业7家,保险业13家,证券业40家。至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单位910家。其中,银行业140家,证券业138家,保险业320家。至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数达到173家。其中,年内新增3家。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贷款余额34154.17亿元,增长15.1%(见表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3877.47亿元,现金支出34941.88亿元,现金净投放1064.41亿元。
表7 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 
指 标  | 
绝对值 (亿元)  | 
比年初增减额(亿元)  | 
各项存款余额  | 
52190.04  | 
7607.68  | 
# 企业存款  | 
24991.39  | 
3344.40  | 
储蓄存款  | 
16249.29  | 
1891.41  | 
各项贷款余额  | 
34154.17  | 
4492.99  | 
# 短期贷款  | 
9278.11  | 
795.18  | 
中长期贷款  | 
21693.69  | 
3764.15  | 
# 中资商业银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  | 
4841.45  | 
591.80  | 
# 住房贷款  | 
4399.90  | 
484.91  | 
汽车消费贷款  | 
134.29  | 
43.42  | 
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筹资7584.14亿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发行新股筹资1891.51亿元,增长51.2%;再次发行(增发、配股和权证行权)和可转债转股筹资3640.62亿元,增长70.1%;发行债券2053亿元,增长39.2%。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数1500只。其中,股票938只,比上年增加24只。全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金额39.8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9.8%。其中,股票成交金额30.4万亿元,下降12.2%。上海期货交易所各品种总成交金额123.4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4%。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41.07万亿元。全国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成交金额179.8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7%。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2.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3%。全年通过上海钻石交易所海关报关的钻石进出口和所内交易合计28.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1%。年内沪深300股指期货平稳推出、贷款转让市场启动运行、股权托管交易机构挂牌成立,融资融券、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单机单船融资租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等创新业务相继推出。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88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财产险保险费收入197.18亿元,增长24.1%;人身险保险费收入686.68亿元,增长35.7%。在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中,中资保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72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外资保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158.6亿元,增长40.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9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财产险84.26亿元,增长7.3%;人身险110.28亿元,增长12.3%。
七、对外经济
全年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6846.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进口总额2613.05亿美元,增长37.3%;出口总额4233.4亿美元,增长30.2%。
全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3688.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8%(见图7)。其中,进口总额1880.85亿美元,增长38.5%;出口总额1807.84亿美元,增长27.4%。全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1259.74亿美元,增长29.7%;私营企业完成出口228.05亿美元,增长31%;国有企业出口307.67亿美元,增长16.3%;集体企业出口12.26亿美元,增长29.3%。
图7“十一五”时期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与增长速度
 
在上海市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41.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机电产品出口1311.14亿美元,增长27.8%;一般贸易出口632.74亿美元,增长29.5%,加工贸易出口1003.74亿美元,增长23.2%。全年对亚洲市场出口725.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对欧洲出口450.72亿美元,增长21.6%(见表8)。
表8 上海市出口市场结构
类 别  | 
绝对值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上海市出口总额  | 
1807.84  | 
27.4  | 
# 亚 洲  | 
725.92  | 
26.5  | 
# 日 本  | 
196.46  | 
22.1  | 
中国香港  | 
134.09  | 
22.1  | 
欧 洲  | 
450.72  | 
21.6  | 
北美洲  | 
437.83  | 
27.4  | 
# 美 国  | 
409.91  | 
27.7  | 
拉丁美洲  | 
94.47  | 
61.1  | 
大洋洲  | 
57.91  | 
45.1  |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906项,比上年增长26.4%;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53.07亿美元,增长15.1%;实际到位金额111.21亿美元,增长5.5%。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88.31亿美元,增长16%,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79.4%。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03项,合同金额125.65亿美元。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9个。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投资性公司22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至年末,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305家,投资性公司213家,外资研发中心319家。
全年新批对外投资项目179项,投资总额24.2亿美元。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7532项;实际完成营业额75.42亿美元,增长2.7%;派出劳务人员1.59万人次,增长13.4%。至年末,上海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9个。
八、浦东改革开放
全年浦东新区实现增加值470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见表9)。
表9 浦东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 
增加值  | 
亿元  | 
4707.52  | 
12.4  |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2639.47  | 
10.3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8488.02  | 
21.1  | 
商品销售总额  | 
亿元  | 
7594.61  | 
26.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036.88  | 
20.6  | 
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738.79  | 
28.2  | 
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  | 
亿美元  | 
56.25  | 
1.7  |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  | 
亿美元  | 
38.56  | 
-1.3  | 
至年末,已有285家外资金融机构和1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浦东。全年综合保税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9.5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7.3%。张江高科技园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57.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5%。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知识产权授权12764件,比上年增长58.6%。金桥出口加工区实现工业总产业产值20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4%。临港产业区成套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九、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97.46亿元,比上年下降29.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8.2%。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投资866.2亿元,市政建设投资396.18亿元,公用事业投资86.58亿元(见表10)。全面完成世博会计划建设项目,市域快速路网基本建成。龙耀路隧道、闵浦二桥、外滩地区综合交通改造工程、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等建成投入使用。年内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775公里。
表1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指 标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 
1497.46  | 
-29.1  | 
电力建设  | 
148.50  | 
-41.4  | 
交通运输  | 
754.66  | 
-22.9  | 
邮电通信  | 
111.54  | 
-9.1  | 
公用事业  | 
86.58  | 
-36.3  | 
市政建设  | 
396.18  | 
-36.4  | 
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1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全年全市用电量1295.8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2.4%。至年末,全市家庭人工煤气用户132.9万户;家庭液化气用户316.4万户;家庭天然气用户达到405.9万户(见表11)。
表11 公用事业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 
自来水日供水能力  | 
万立方米  | 
1121.00  | 
2.3  | 
自来水售水总量  | 
亿立方米  | 
24.44  | 
1.6  | 
# 生活用水  | 
亿立方米  | 
18.64  | 
1.0  | 
工业用水  | 
亿立方米  | 
5.80  | 
3.7  | 
用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295.87  | 
12.4  | 
# 城市居民生活用电  | 
亿千瓦小时  | 
157.00  | 
10.5  | 
煤气销售总量  | 
亿立方米  | 
12.90  | 
-9.2  | 
液化气销售总量  | 
万 吨  | 
40.00  | 
-0.2  | 
天然气销售总量  | 
亿立方米  | 
42.70  | 
36.4  |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商品房施工面积11295.03万平方米,增长13.4%;竣工面积1941.25万平方米,下降7.8%;销售面积2055.53万平方米,下降3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685.35万平方米,下降42.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959.94亿元,比上年下降31.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2395.35亿元,下降33.8%。全年存量房成交过户面积1966.8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
十、城市信息化
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6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903.52亿元,增长15.2%。
至年末,通过CMM/CMMI3级以上国际认证的企业达到117家。其中,5级18家。189家企业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资质认证。其中,1级12家。信息服务业上市企业达到27家,经营收入超亿元软件企业150家。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317.9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
至年末,集约化信息管线累计敷设5821沟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67沟公里;3G宏基站4300个,增加1500个;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300Gbps,增加100Gbps;WLAN无线热点7400个,增加2300个;宽带接入用户达499.2万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达44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227万户,增加143万户;IPTV用户达130万户,增加29万户。
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40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口岸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入网企业累计达到4410家,全年电子单证传输量达到13250万张,实现电子支付金额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9.4%。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见表12)。
表12 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  | 
“市民信箱”累计注册用户  | 
万人  | 
399.00  | 
增加14万人  | 
全年“付费通”业务平台交易量  | 
万笔  | 
7483.10  | 
增长60.9%  | 
全年“付费通”业务平台交易额  | 
亿元  | 
62.40  | 
增长34.2%  | 
全年交通卡销售额  | 
亿元  | 
25.90  | 
增长1.2倍  | 
银行卡累计发卡量  | 
万张  | 
11427.54  | 
增加1417.61万张  | 
全年银行卡交易额  | 
亿元  | 
11306.30  | 
增长18.8%  | 
至年末,数字证书累计发放217.86万张。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完善。至年末,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覆盖1138.2万人的信用信息,比上年末增加28.6万人;个人信用产品提供量达到1460.9万份,增加21.1万份。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至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66所;普通中等学校856所;普通小学766所;特殊教育学校29所。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数持续扩大,中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数继续下降(见表13)。至年末,全市共有54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共招生3.86万人,在学研究生11.17万人,毕业生2.82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年内新增50所幼儿园。全年47万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就读。
表13 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情况 
类 别  | 
在校学生数  | 
比上年 增长(%)  | 
毕业学生数  | 
比上年 增长(%)  | 
普通高等学校  | 
51.57  | 
0.6  | 
13.37  | 
5.4  | 
普通中等学校  | 
75.20  | 
-2.4  | 
21.16  | 
-6.0  | 
普通中学  | 
59.44  | 
-1.5  | 
16.13  | 
-5.3  | 
高 中  | 
16.89  | 
-4.9  | 
6.24  | 
-11.4  | 
初 中  | 
42.55  | 
-0.1  | 
9.89  | 
-1.0  | 
中等专业学校  | 
10.91  | 
-5.1  | 
3.34  | 
-1.5  | 
职业学校  | 
3.77  | 
-8.9  | 
1.38  | 
-20.2  | 
技工学校  | 
1.08  | 
1.9  | 
0.31  | 
-13.9  | 
普通小学  | 
70.16  | 
4.5  | 
12.44  | 
9.5  | 
特殊教育学校  | 
0.50  | 
平  | 
0.09  | 
平  | 
至年末,全市共有20所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9.4万人;109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87万人;184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16.42万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7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6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787所,老年教育机构277所。
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77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3%(见图8)。
图8“十一五”时期R&D支出及其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
 
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18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18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698项。在已颁布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员和项目中,上海共有58项(人)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6.3%。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7.12万件,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发明专利2.62万件,增长18.9%。全年专利授权量4.82万件,增长38.1%。其中,发明专利6867件,增长14.5%。至年末,全市共有4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分中心;3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29家。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129家。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34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占84.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100%。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215项。其中,71.6%的项目已实现产业转化。年内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两批53个重大项目,2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2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相继成立。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62万项,比上年下降3.4%;合同金额525.45亿元,增长7.3%。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7个,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28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114个。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共出版报纸16.14亿份,各类期刊1.77亿册,图书2.87亿册。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群众性业余团队活动47万场次,3919万人次参加。年内新增37家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70所,卫生技术人员13.54万人(见表14)。在全国率先建立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年内1830名住院医师接受培训。郊区540家村卫生室和1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报销。
表14 卫生机构情况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卫生机构数  | 
所  | 
3270  | 
8.5  | 
# 医 院  | 
所  | 
306  | 
3.4  | 
门诊部  | 
所  | 
429  | 
14.1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所  | 
296  | 
4.2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  | 
21  | 
平  | 
卫生监督所  | 
所  | 
19  | 
-5.0  | 
卫生技术人员数  | 
万人  | 
13.54  | 
3.4  | 
# 执业医生  | 
万人  | 
5.13  | 
0.4  | 
# 医院执业医生  | 
万人  | 
3.17  | 
0.6  | 
注册护士  | 
万人  | 
5.59  | 
6.9  | 
年内成功地举办了27项38次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24项45次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在广州亚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共获得53枚金牌。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上海代表团获57个一等奖、116个二等奖、133个三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年内新建55处社区公共运动场。
十三、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15万个(见图9)。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12.18万个。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8万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1092户,帮助成功创业1.24万人。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41.13万人,对11.46万名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图9“十一五”时期新增就业岗位 
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1838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746元,增长11.5%。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200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6955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25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951元,增长1.9%。
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17辆,家用空调200台,移动电话230部,家用电脑129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98台,洗衣机95台,热水淋浴器96台,移动电话194部,家用空调147台,家用电脑60台。
至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49.29亿元,当年新增1891.41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0853.11亿元,新增1119.84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5396.19亿元,新增771.57亿元。
全年拆除住宅建筑面积389.9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84万户;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1055万平方米。全年新开工和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万平方米。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达到7.5万户。其中,年内新增0.9万户;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家庭达到0.19万户。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6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5平方米(见图10)。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5.8%。
图10“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
 
至年末,全市共有894.89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5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657.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56.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至年末,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4.58万人。其中,被征用土地农民参保人数96.72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4.84万人。继续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统筹调整提高各类保障标准。年内“城保”、“镇保”和“农保”月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170元、70元和35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999.74万人(包括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至年末,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含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达到259.17万人。
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25家,床位97841张。其中,年内新增养老床位10843张。在全市养老机构中,由社会出资开办的332家,床位52185张。至年末,全市共有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03家,为9000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其中,年内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0家。至年末,全市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04个。其中,年内新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65个。
全年各级财政支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27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7亿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支出0.27亿元,粮油帮困资金支出0.57亿元,医疗救助金支出2.38亿元。
十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507.54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1%。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建成6.8平方公里扬尘污染控制区和8平方公里无燃煤区。全年区域月降尘平均值为7吨/平方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84.05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为0.05毫克/立方米,下降6%;可吸入颗粒平均浓度为0.079毫克/立方米,下降2.4%。全年处置生活垃圾732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年新建绿地122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766公顷。至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全年新建公益林884公顷,经济林4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年内相继完成辰山植物园、卢湾南园滨江绿地、宝山炮台湾湿地公园二期等建设。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生产安全事故8191起,造成死亡1409人,比上年下降4.7%。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276起,造成死亡290人,下降21.2%;道路交通事故2176起,造成死亡1011人,比上年下降3%;直接财产损失958.3万元,下降21.2%;火灾事故5725起,造成死亡101人,比上年增长62.9%;铁路交通事故10起,造成死亡6人,与上年持平;农业机械事故4起,造成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83。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二Ο一一年三月三日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上海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的制造、销售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旅游产业增加值指来自境外、市外旅游者及本地居民在上海市内的旅游消费支出所形成的增加值。按消费性质可分为:旅行社服务业、旅游宾馆业、旅游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旅游商业、餐饮业、城市交通业、文化娱乐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能将其与全市生产总值中其它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4、地方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支出。
5、金融单位统计中,银行业统计至市分行;证券业统计至证券公司市分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资信评级机构、证券市场机构和登记结算机构;保险业统计至保险集团、保险公司市分公司、专业保险运营中心和保险中介机构。此外,金融单位统计包括各金融监管部门。
6、按照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本市人口数据将在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