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2010年2月26日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发展逐步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38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35.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比例为9.6:56.3:34.1。人均生产总值35796元,增长11.3%,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240美元。 图1 2008-2009年季度累计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4万人,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62.5万人,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万人,增长0.9%。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价格运行先抑后扬。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比上年涨幅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上涨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下降0.3%。食品价格上涨1.3%,回落11.7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7%。
图2 2009年各月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区域经济实现重点突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起步良好,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8%和14.1%。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12273.6亿元,增长12.9%。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54个,比上年增加7个。20个县(市)启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 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5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海洋渔业实现产出1827.5亿元,增长12.1%;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分别实现产出1311.9亿元、427.1亿元,分别增长20.0%、25.0%。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洋石油、原盐产量分别增长7.5%、13.7%,分别提高4.8个和8.5个百分点。海洋保护继续加强。新建11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初步形成覆盖沿海所有县(市、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新建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较大压力;外需紧缩的局面及影响仍在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还不够活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农业增加值1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林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9.8%;牧业增加值691.1亿元,增长5.2%;渔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0.1%。 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3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3%。农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00万亩、1160万亩和51万亩。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表2 2009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造林面积273.3万亩,新育苗35.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8亿株。防控美国白蛾成效显著,压缩发生面积110万亩,重点防控区有虫株率下降到0.5%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1‰以内。28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渔业生产稳步推进。水产品总产量765.4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38.2万吨,增长4.7%;淡水产品产量127.2万吨,增长5.3%。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产量分别达到6.3万吨、12.8万吨,分别增长3.3%和9.4%。新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57处,面积达7万公顷。制修订渔业标准49项,省级标准化示范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40%以上。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61个,认定产地81个。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值640.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增长6.5%。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446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45.5万亩,增长0.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216万亩,增长3.3%。村镇建设快速发展。完成投资1050亿元,增长57%;村镇道路硬化率达65%,提高5个百分点。通自来水率为88.7%,新增沼气用户55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上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43557家,比上年增加5369家,增长14.1%。按生产法与收入法加权计算,实现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14.9%,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2.1%,回落1.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6.2%,提高2.1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增加值13608.4亿元,增长18.4%,提高1.3个百分点。 图3 2008-2009年季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表3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4390.4亿元、7253.4亿元,分别增长14.4% 和12.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6.6,提高26.4点。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98.5%,提高0.2个百分点。扭亏成效显著,企业亏损面为6.2%,比上年收窄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57.5%。 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68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86.3%提高到89.3%;实现利润3787.0亿元,增长26.3%,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由77.9%提高到86.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402.8亿元,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6.1%提高到28.7%。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5%,比重下降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现产值23558.7亿元,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9%,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在国家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00种,占83.3%,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拉动了部分相关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其中,汽车产量达到100.0万辆,比上年增长42.5%;彩色电视机增长26.9%;家用电冰箱增长15.1%;家用洗衣机增长23.3%。
建筑业生产效益增长加快。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63.6亿元,增长19.5%,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4.6亿元,增长27.4%;实现利税75.0亿元,增长22.2%;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73.7亿元,增长17.3%;实现利税288.6亿元,增长1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城镇投资15439.1亿元,增长23.2%;农村投资3591.9亿元,增长23.6%。投资到位资金20423.6亿元,增长27.9%,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5.1%,占到位资金的71.9%。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开工项目增长17.2%,提高9.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3.7:53.0:43.3调整为3.2:51.1:45.7。服务业投资增势较快,完成投资86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分别比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快19.8和9.6个百分点。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居民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投入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长。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012.7亿元,增长57.6%,占全社会投资的21.1%,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十大调整振兴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2695.1亿元,增长27.8%;信息产业投资398.9亿元,增长34.5%。 房地产市场建销转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16.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40.3%,占13.5%。商品房竣工面积4950.5万平方米,增长9.2%,提高14.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2.1万平方米,增长9.1%,提高14.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6931.7万平方米,由上年的下降1.0%转为增长25.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8%,增幅提高 2.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48.4亿元,增长19.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6.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73.6亿元,增长19.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934家,比上年增加5219家,增长53.7%;实现零售额5003.4亿元,增长31.2%。 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324.5亿元,增长18.4%。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城乡零售额增幅差距由上年的3.3个百分点缩减至1.1个百分点。 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5%,日用品类增长30.6%;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金银珠宝类增长38.1%,家具类增长33.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7.1%,汽车类增长45.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下滑局势初步遏制。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逐步缩减。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86.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4%。其中,出口795.6亿美元,下降14.6%;进口590.4亿美元,下降9.1%。美国超过欧盟成为山东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18.6%,欧盟占17.8%。 图4 2009年季度累计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3.0%、17.2%、12.3%和17.9%,分别提高1.8、2.5、1.6和1.2个百分点。部分资源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煤、铜矿砂及其精矿分别增长9.4倍和29.9%,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 利用外资降势明显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帐额8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新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3个,增长1.8倍;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46个,增长10.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利用外资实现大幅增长,分别增长2.4倍、12.6倍。 对外经济合作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取得积极进展。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99家,比上年增加52家;协议投资总额13.6亿美元,增长62.9%,其中,中方协议投资11.3亿美元,增长67.6%;核准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33个,中方投资4.3亿美元,增长1.6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保持良好局面。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5.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5亿美元,分别增长28.4%和55.9%;对外承包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9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9亿美元,分别增长23.6%和41.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旅客运量2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8%;完成货运量28.1亿吨,增长16.4%。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亿吨,增长11.1%。航空客运量1888.9万人次,增长20.2%;货邮量24.2万吨,增长8.5%。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09.7万辆,增长18.8%,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私人轿车239.8万辆,增长41.0%,占轿车拥有量的85.2%。 表5 2009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86.8亿元,增长11.3%;邮政业务总量65.2亿元,增长9.8%。光缆线路总长度39.3万公里,增长1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56.3万户,减少8.0%;移动电话用户5341.8万户,增长15.8%。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7部,增加4.3部。 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7.7亿美元,增长26.7%;国内旅游收入2331.7亿元,增长22.2%。接待入境游客310.0万人次,增长22.1%,人均消费569.4美元,增加21.0美元。A级旅游景区达到348家,新增48家;星级饭店912家,新增96家。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状况趋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1720.2亿元,增长12.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8.2%。地方财政支出3266.8亿元,增长20.8%,扣除成品油税费改革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因素,可比口径增长12.9%。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9.7%、28.8%、27.0%和24.6%。 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170.7亿元,比年初增加7884.6亿元,比上年多增3012.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23.7亿元,增加2715.9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0313.2亿元,增加3253.1亿元。信贷结构优化。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385.9亿元,增加6463.5亿元,是上年新增额的2.1倍。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1亿元,多增2734.4亿元;服务业贷款增加2746.7亿元,增长45.4%。中小企业贷款增加2264.6亿元,增长33.2%,高于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增速4.2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63.8亿元,多增657.6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增加795.2亿元,多增573.8亿元。金融机构实现盈利548.9亿元,增长13.6%。 资本市场较快发展。年末拥有境内上市公司99家,境外上市公司6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家和6家。16家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境内融资187.2亿元。境内上市公司年末总市值8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证券公司全年总交易额4.1万亿元,增长1.2倍,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3.6万亿元,增长1.5倍。期货市场发展良好。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7964.1万手,交易金额4.8万亿元,分别增长56.5%和73.5%。 保险业平稳发展。实现保费收入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2亿元,增长26.3%;人身险保费收入577.7亿元,增长14.7%。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新增保险公司5家,总量达到56家;新增专业中介法人机构8家,总量增至200家。保险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2.7万亿元,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228.4亿元,分别增长8.5%和15.1%。农业保险加快发展,承保农作物3989.3万亩,牲畜1021.5万头,为农户提供了1070.8万户次的182.4亿元风险保障。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评选出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498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64项,其中,农业领域306项,工业领域849项,医疗、卫生领域737项,其他领域472项。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加。专利申请量6.7万件,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万件,增长2.0%。专利授权量3.5万件,增长29.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865件,增长55.3%。 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7人,其中新增1人,引进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4人,新增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76人,新增106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增山东省首席技师97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3.2万人。 信息产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2239家,比上年增加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利润、利税273亿元和416亿元,分别增长24%和21%。软件业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收入484.2亿元,增长24.9%,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6.1%和48.0%。软件业务出口2.9亿美元,增长1.1%,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长14.4%。累计认证软件企业792家,登记软件产品3402个,软件著作权2280个,入围全国重点软件企业5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4个,软件产业园13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15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在省内落户。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家,新增3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实效,被认定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6家,被认定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1个。 质量兴省战略效果明显。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4个,比上年增加5个;山东名牌产品1557个,增加7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63个,增加60个。创建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4个、龙头骨干企业40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61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全国驰名商标135个,增加40个。新制定省地方标准346项,其中节能标准33项;新增采用国际标准364项。食品药品监管有序进行。第二批23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考核验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现场质量体系考核150家次。 气象地震领域服务能力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加强。建设市级应急移动气象台1个,建设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22套。新增石油平台气象站4个、船舶自动气象站4个、雷电监测站5个。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显著。地面人工增雨防雹面积1.8万平方公里,飞机作业影响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十一运会等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功实施。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进一步提高。新建并投入运行的强震台13个、测震台8个,各类地震观测台站达到190个,省地震台网中心实时数字信号接入测震台站达到78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20%。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600元。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完成“十一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14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建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补助金额分别达到9.0亿元、1.4亿元、7.2亿元和6.1亿元。 表6 2009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文化事业协调推进。全省拥有博物馆96个,公共图书馆14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6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9个,艺术表演场馆90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48处,乡镇综合文化站572处。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 个。出版各类图书11241种、报纸85种、杂志262种。成功承办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现场销售额达1290多万元,创历届全国书博会之最。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9%。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达65家,票房收入1.6亿元,增长48.6% ,创造了30多年来电影票房增长的新纪录。参与投资、制作的多部影视剧作品获奖。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1.5万所(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029所,妇幼保健机构1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0.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6.9万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90处,新增317处。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2万所,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广泛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启动免费白内障复明、唇腭裂修复等十大惠民计划,惠及群众529万人次。 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十一运会上,获得金牌63枚、银牌44枚、铜牌46枚,总分3220分,打破4项亚洲纪录、5项全国纪录,创2项全国青年纪录,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列全国第一,实现了全省竞技体育历史性突破。十一运会的举办,带动全省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共新建和改造比赛、训练场馆129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220万平方米、观众坐席53万个。17个市都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城镇群众体育设施增长5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40%以上的行政村。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成了17个设区城市和91个县(市)规划,编制完成了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 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竣工461.8万平方米,交付5.6万套,廉租住房建设竣工42.4万平方米,交付8429套。所有县(市、区)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6万户,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8.1万户。 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百万农户建新房”工程开始实施。启动农房建设104万户,其中,整村改造村庄3400多个,改造危房18.9万户。 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新建污水处理厂16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58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新增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2800吨,无害化处理率70%。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吨,供热面积4878万平方米。 城乡环境面貌改善。济南大明湖新景区、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70万平方米、4万套(户),新增道路面积347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8606公顷。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新增国家级园林城市5个、国家级园林县城3个、国家级园林城镇1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省内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储量金199.1吨、煤5433.8万吨、铁矿石5.2亿吨。省外合作开发成果显著,在山东地域外累计取得探矿权209个。 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共淘汰钢铁产能212万吨,水泥熟料1510万吨,焦炭47万吨,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93.3万千瓦。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470.8万吨标准煤;千户重点企业的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力度不断加大。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9.7万千瓦,增长1.4倍;风力发电12.0亿千瓦时,增长1.2倍。 建设领域节能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62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800万平方米。列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个。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节能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94%。新型墙材生产量330亿块标砖,占墙材生产总量的80%;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型墙材应用量占墙材应用总量的96%。 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水污染物减排项目334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253个。全省削减化学需氧量3.16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0.17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67%和 6.01%。全省104个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18.1%,氨氮平均浓度下降29.7%。新增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命名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44个。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658起、死亡人数503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8%和9.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5人,下降16.7%。其中,煤矿百万吨死亡0.04人,下降52.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0.87人,下降5.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78人,下降13.4%。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根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出生人口110.4万人,出生率11.70‰;死亡人口57.4万人,死亡率6.08‰;自然增长率5.62‰。年末常住人口9470.3万人。其中,0-14岁人口1485.8万人,占总人口的15.7%;15-64岁人口6996.6万人,占73.9%;65岁及以上人口987.7万人,占10.4%。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78元,比上年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人均财产性收入413元,增长19.0%;人均转移性收入3559元,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13元,增长9.1%,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954元,增长6.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降低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表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96元,增长19.6%;人均转移性纯收入297元,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17元,增长8.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619元,增长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6%,降低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2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61.0万人、2540.2万人、899.5万人、1064.6万人和703.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95.2万人、686.0万人、35.4万人、199.6万人和65.0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19个县(市、区)列入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139万60岁以上的农民领到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全面推开,参保居民1111.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8.6%,人均筹资达103.1元,住院补偿比38.5%,门诊补偿比30.6%。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143元,平均水平达到1341元。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保障人数61.3万人,平均月保障标准达到每人262元,人均月补助172.6元,比上年提高34.6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200万人,年保障标准全部提高到1000元以上,人均月补助70.2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713个,总床位数达到22万张,集中供养率75.3%。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应急救助规模扩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1亿元,救助和资助居民158万人,分别增长89%和43%。各级安排善款5.8亿元,继续实施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31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6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148个,收养22.8万人。社会福利企业1480个,安置残疾人员4.0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字。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