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04-02 09:59:01 来源: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被浏览291次

 

    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实现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58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9.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3.4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13411.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8605.2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由9.757.732.6调整为9.757.133.2。人均生产总值2772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3646美元),增长13.5%

    就业再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5.6万人,已连续4年实现城乡就业双过百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0.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4.8%。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1万人,再就业率达80.1%;组织创业培训4.5万人,新创造就业岗位8.6万个;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77.8万人。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扎实推进,分别帮扶城镇、农村零就业家庭18663户和10879户,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存量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比上年末降低0.09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明显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涨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8%、农村上涨5.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1%。居民消费价格呈结构性上涨特征,食品价格上涨13.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动力。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后,核心消费价格上涨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1%,提高4.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3%,提高1.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提高0.5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8%,提高0.8个百分点。

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为100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4

103.8

105.3

  食品

113.6

112.3

115.5

    #粮食

108.1

108.5

107.3

     油脂

121.9

119.2

123.5

     肉禽及其制品

134.7

132.5

137.0

    

120.8

119.1

122.3

     鲜菜

113.4

112.9

114.7

  烟酒及用品

102.7

102.2

103.0

  衣着

97.3

97.5

96.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3

102.0

102.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6

101.2

102.3

  交通和通信

98.6

97.3

10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6

99.6

99.6

  居住

103.8

103.4

104.2

 

    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北翼)、鲁南经济带(南翼)区域经济建设相继展开。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构成的一体实现生产总值18601.4亿元,占全省的71.9%,比上年增长16.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3826.4亿元,增长16.6%;鲁南经济带实现生产总值5612.9亿元,增长16.4%。继续实施30工程,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达到28.2%3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

    海洋经济全方位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36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稳定增长,实现产出1428.3亿元和923.5亿元,分别增长13.3%15.8%。海洋船舶和海水利用等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增长84.7%89.7%。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海洋石油、原盐和烧碱产量分别达到226.1万吨、2071.3万吨和334.3万吨,分别增长4.7%20.0%9.8%。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建成了首个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新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9个,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面积18.2万公顷。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省管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升至54.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省以下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化程度提高,政府采购日趋规范,完成额增长21.9%,收支两条线改革稳步推进。城市信用社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工作全部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股份制银行化方向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89%的单位实行了聘用制度。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负荷过高,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比较大;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14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林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7.7%;牧业增加值599.6亿元,增长4.2%;渔业增加值361.1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10.8%

    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105.7万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在上年大幅度增产基础上略有下降,仍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油料在连续两年减产的情况下出现回升。肉类产量614.7万吨,增长3.6%;奶类242.2万吨,增长14.0%。农作物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分别达到3800万亩和1200万亩,优质化率分别达到76.3%28.9%。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50万亩和670万亩。

2   2007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105.7

1.4

夏粮

万吨

1873.9

-0.9

秋粮

万吨

2231.8

3.4

棉花

万吨

100.1

-2.2

油料

万吨

369.1

3.0

蔬菜

万吨

8625.2

3.8

园林水果

万吨

1333.9

6.0

肉类

万吨

614.7

3.6

猪牛羊肉

万吨

398.3

0.4

禽肉

万吨

205.2

9.8

禽蛋

万吨

313.0

2.6

奶类

万吨

242.2

14.0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新增造林面积235.1万亩,其中,荒山造林87.2万亩,是近年来荒山造林最多的一年;新育苗44.0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754.6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10个省级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56个,总面积1463.7万亩。

    现代渔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水产品总产量778.2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53.1万吨,增长1.7%;淡水产品产量125.1万吨,增长8.8%。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梭子蟹产量分别达到5.4万吨、10.8万吨和7.0万吨,分别增长1.9%9.3%27.3%。水产品出口创汇34.1亿美元,增长5.3%。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新发布实施18项地方渔业标准,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92处、无公害产品267个。渔业资源修复力度加大,放流各类增殖苗种25亿尾(粒),投放人工鱼礁礁体50多万方。实施标准化池塘整理,建成高标准生态池塘20多万亩。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总值达到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农机总动力9917.8万千瓦,增长3.8%;农机服务产出362.2亿元,增长3.5%。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7255.2万亩,增长0.4%,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034.7万亩,增长3.3%。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工程成效显著,已全部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柏油路率为94.3%,通汽车率为99.6%,通自来水率为80.8%,沼气用户达到100万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部有农村人口的134个县(市、区),农民参合率9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35292家,比上年增加3961家,增长12.6%。实现增加值13212.2亿元,增长20.8%,其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8556.7亿元,增长25.6%

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13212.2

20.8

# 轻工业

4474.6

19.0

重工业

8737.6

21.7

# 国有企业

754.9

10.1

集体企业

685.1

14.5

股份合作企业

159.7

21.3

股份制企业

7697.3

21.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572.0

23.2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343.2

24.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实现利润3389.0亿元,增长30.4%;实现利税5448.1亿元,增长2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2.7,比上年提高23.0点。企业亏损面为6.5%,缩小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8.7%

    制造业主导作用继续增强。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3.9%,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697.9亿元,增长42.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12.5个百分点。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3.9%提升到25.0%,实现利润709.3亿元,增长41.7%

    工业产品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光通信设备、手机、内燃机、金属成型机床、汽车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7.3%72.3%61.6%52.9%31.0%。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增幅回落,生铁增长13.7%,比上年回落21.1个百分点;钢材增长20.1%,回落15.8个百分点;水泥下降1.9%,回落20.4个百分点;纯碱增长3.7%,回落2.3个百分点;合成氨增长2.7%,回落12.5个百分点;焦炭增长17.9%,回落2.7个百分点。

4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4736.5

2.8

 天然原油

万吨

2793.1

1.4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692.4

14.7

 水泥

万吨

15304.3

-1.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175.6

-0.2

 粗钢

万吨

4406.9

15.1

 钢材

万吨

4960.2

20.1

 

万吨

561.0

19.6

 

亿米

118.1

14.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452.3

14.3

 塑料制品

万吨

315.5

31.5

 合成氨

万吨

743.9

2.7

 啤酒

万千升

432.9

12.5

内燃机

万千瓦

7358.9

61.6

金属成型机床

万吨

1.8

52.9

 汽车

万辆

66.3

31.0

 摩托车

万辆

130.5

11.1

手机

  万台

3514.8

72.3

 彩色电视机

万台

900.4

1.2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增长。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利税238.4亿元,增长23.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4.1亿元,增长28.1%;实现利税63.3亿元,增长15.1%;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77.5亿元,增长14.3%;实现利税175.2亿元,增长2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0153.4亿元,增长23.9%;农村投资完成2383.6亿元,增长25.5%。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12820.5亿元,增长22.5%;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5.2%,占到位资金的72.6%

    投资结构渐趋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2.461.835.8调整为2.959.937.2。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8.5%31.0%,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83.0%,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增长45.6%,金融业投资增长39.5%。民生领域投入明显增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52.6%,环境管理业投资增长102.0%。国家重点调控领域投资明显减弱, 电力、冶金、煤炭、纺织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5.1%24.5%22.2%1.5%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稳步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幅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32.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8.3%,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1.2倍,占全部住宅投资的5.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7.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1.3%;办公楼投资增长14.4%,占2.8%。房地产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效果明显,开发面积下降22.7%,购置面积下降13.0%。商品房建设规模和销售平稳增长。商品房施工面积14983.4万平方米,增长20.9%,商品房销售面积4869.0万平方米,增长16.7%。在住宅销售面积中,经济适用房占5.5%,提高0.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总量与增幅均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92.7亿元,增长18.7%,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5.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5.9亿元,增长20.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8431家,增长59.6%,实现零售额2766.0亿元,增长35.2%,增幅提高8.0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村实现零售额2075.3亿元,增长15.3%,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市场更为活跃,零售额增幅较农村市场高4.3个百分点。

    非公有贸易更趋活跃。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市场份额达84.8%,为消费市场中最具活力与生机的经济成份。其中,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6996.7亿元,增长19.2%,市场份额为82.9%

    消费热点面扩量增。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大幅攀升,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9.2%。住房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2.6%;家具类增长55.3%;金属材料类增长56.0%;五金、电料类增长50.4%。汽车消费持续升温,实现零售额523.5亿元,增长37.0%;油品消费处于高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85.1亿元,增长33.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实现进出口总额122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增幅比上年提高4.8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出口752.4亿美元,增长28.3%;进口473.7亿美元,增长29.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13.8%20.9%31.6%调整为12.3%18.4%36.9%。欧盟成为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19.2%,其次是美国占18.4%。初级产品及资源类产品进口扩大,全年铝矿砂进口增长2.3倍,铜及铜材增长2.0倍,大豆增长94.2%,铁矿砂增长63.5%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861万美元,提高200万美元,引进过亿美元项目10个。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新批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667个,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37.1%;新批高新技术产业外资项目181个,合同外资10.8亿美元,增长11.0%。利用外资方式趋于多元化,新批增资项目1929个、外资并购项目50个、15家境外上市企业募集资金153.3亿元。韩国、中国香港投资仍居前两位,占全省的56.4%。目前有13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设立项目342个。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新批境外企业(机构)202家,协议投资总额5.8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4.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0%13.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0.3亿美元,增长34.6%,已有5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家承包商;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8.1亿美元,增长16.0%。共建立外派劳务专业基地29个。外派劳务人员3.5万人次,增长10.0%;期末在外7.8万人,增长12.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客运量16.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完成货运量19.6亿吨,增长18.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33公里,比上年增加629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8亿吨,增长22.4%。航空客运量1481.0万人次,增长17.9%;货邮量19.9万吨,增长17.8%。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540.3万辆,增长11.9%;其中,私人轿车130.3万辆,增长37.4%,占轿车拥有量的78.8%

5  2007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亿人次)

%

(亿人公里)

%

(亿吨)

%

(亿吨公里)

%

 合计

16.6

12.8

1212.8

14.5

19.6

18.7

6639.7

11.3

 公路

15.9

13.1

768.6

19.0

16.4

19.9

1069.3

26.5

 铁路

0.6

7.1

436.0

7.1

1.8

3.9

1522.6

3.7

 水路

0.2

7.8

8.2

23.4

1.5

25.7

4047.8

10.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79.9亿元,增长27.1%;邮政业务总量54.7亿元,增长9.3%。光缆线路总长度32.1万公里,增长2.9%;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 65.1万路端,下降1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89.1万户,下降1.9%;移动电话用户3723.1万户,增长26.2%。电话普及率达到68.2/百人。

    旅游业规模扩大。实现旅游总收入16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5亿美元,增长33.2%;国内旅游收入1550.8亿元,增长27.7%。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增长29.2%,人均消费541.5美元,增加16.5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亿人次,增长21.3%,人均消费762.3元,增加38.1元。新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目前已有13个设区市、16个县级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78.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2262.5亿元,增长23.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设立了工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了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调控体系,重点行业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分别增长22.7%34.2%32.8%;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7.1%56.8%40.5%

    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金融机构存款保持平稳增长,居民储蓄、企业存款新增额均过千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072.3亿元,比年初增加2440.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438.1亿元,企业存款余额为5910.2亿元,分别增加1080.0亿元和1174.9亿元。货币信贷运行质量提高。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545.1亿元,增加1835.5亿元。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创历史新高,增加375.1亿元,同比多增129.1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增加331.7亿元,多增154.9亿元。贷款投向进一步优化。服务业贷款增势良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房地产业贷款分别增加168.0亿元和212.6亿元,分别多增54.0亿元和115.6亿元;农业贷款增加316.2亿元,多增19.8亿元。金融机构效益大幅提高,实现盈利343.9亿元,增长44.1%

    资本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全省境内上市公司87家,境外上市公司56家。新增境内上市企业5家,境外上市企业15家,12家企业实现境内再融资,新增融资总额为272.6亿元。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3.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倍;投资者入市资产规模2089亿元,增长2.1倍。境内公司在沪深两市的年末总市值8098亿元,流通市值5888亿元,分别增长1.4倍和1.1倍。期货市场交易活跃。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3517万手,交易金额1.9万亿元,分别增长41%89%

    保险业蓬勃发展。实现保费收入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4.7亿元,增长36.3%;人身险保费收入357.0亿元,增长23.1%。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71.7亿元,增长42.0%。资本实力明显增强,保险业总资产达982.2亿元,增长14.6%。累计为7509.7万人次提供了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到25个县区,试点险种增加到11个。共有42家保险公司在我省设有营业机构,有7家外资公司在我省设立营业机构。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4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专利申请量46849件,比上年增长22.4%;其中, 发明专利申请量8795件,增长21.5%。专利授权量22821件,增长43.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35 件,增长31.4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70人。

    信息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企业1814家,比上年增加14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实现利润、利税156.9亿元和249.1亿元,分别增长34.1%和29.0%。软件业快速发展,实现软件收入308.0亿元,增长34.1%,利润、利税分别增长36.0%34.0%,软件外包服务、软件业务出口分别增长1倍和39.2%。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骨干传输网带宽达到400G,国内出口带宽达到60G,覆盖全省。互联网网站7.0万个,增长84.4%;上网人数1256万人,增长11.5%。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1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9.2%,比年初提高3.0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已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3家和5家。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信息通信研究院建设进展顺利,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工建设。

    质量兴省战略顺利实施。全省已经有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271个,增加86个;山东名牌产品1370个,增加18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60个,增加66个。全国驰名商标81个,增加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9个,增加4个;省级质检中心40个,增加7个。累计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28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05家。采用国际标准8485项,新批准发布山东省地方标准331项,其中节能标准111项,服务标准55项。

    气象地震等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扎实推进。新建区域气象观测站120个,建成4个岸基、海岛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17DVB-S系统建成,建立了与山东海事局、民航、电视台、地震局的信息传输专线。人工增雨增加降水8.8亿立方米。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涉及山东的分项工程全面完成,已有82个测震台,25套流动观测台,6个卫星定位(GPS)观测站,应用流动台组网技术实现了现场与台网中心的同步对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提高。启动了全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基本实现了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的新一轮覆盖,完成近190011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任务。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90%以上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十大实训基地与86家企业联合办学,10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在825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超过45万人;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助力度加大。安排1.3亿元为12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13万名家庭困难寄宿生进行补助;安排1.1亿元政府助学金资助贫困高中生;城乡中等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获国家助学金5.8亿元;高等教育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资助政策日趋完善。

6  2007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

招生数(万人)

在校学生数(万人)

 

数量

增减()

人数

增长(%)

人数

增长(%)

研究生教育

32

1

1.7

12.3

4.7

12.0

普通高等教育

111

2

45.3

1.9

144.0

7.6

中等职业学校

782

13

45.9

8.0

121.5

6.3

技工学校

186

7

15.9

6.7

38.5

7.5

普通中学

4039

-136

162.5

-1.3

520.3

-6.1

小学

14064

-547

111.5

4.0

634.0

1.8

特殊教育学校

144

4

0.3

37.6

2.0

16.8

幼儿园

14914

-915

87.6

38.1

163.3

20.9

    文化出版广电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已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29个,民间艺术之乡25个,省级文化先进县67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艺术表演场馆9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8个,博物馆76个。拥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04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163个;馆藏档案1360万卷(件),馆藏资料280万册,开放档案332万卷。拥有公共图书馆145个,出版各类图书6573种、报纸84种、杂志262种。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4%97.2%;有线电视用户1297.6万户,比上年增长16.5%

    卫生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拥有卫生机构7.8万所,其中,医院1180所,卫生院1770所,卫生防疫机构178所,妇幼保健机构15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6.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3.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7万人,注册护士10.4万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建设规模55.5万平方米,形成覆盖全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和紧急救援指挥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10家,服务人口覆盖率超过50%36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房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设备配置和技术骨干培训项目顺利实施;1127所乡镇一般卫生院改造主体建设项目完工98.9%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国首届水上运动会在日照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和青岛奥帆赛场馆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蓬勃开展,15个设区市建成或正在建设市级全民健身中心,97个县(市、区)建成了县级特色工程。在国际比赛中获得9枚金牌、5枚银牌和4枚铜牌,在全国高水平比赛中夺得41.9枚金牌、31枚银牌和39枚铜牌,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6.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完成了《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城镇体系规划》,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和《鲁南城市带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全省108个市、县全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其中69个通过省、市政府审批。完成240个乡镇规划、5000个村庄规划,乡镇规划修编率达到95%,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率达到70%

    安康居住工程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住房状况普查,为科学确定住房解困目标打下了基础。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925万平方米,竣工433万平方米。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为2.8万户低保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住宅产业化稳步推进,新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5个,开展住宅性能认定项目16个,培育住宅产业化基地2个。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济南奥体中心和北园高架路、青岛奥帆赛场馆、烟台火车站改造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实施。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8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9.4万吨,集中处理率达到64%;新开工垃圾处理厂9座,新增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20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3%。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9.2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3.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自来水普及率98%,燃气普及率96%,集中供热普及率40%

    城乡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全省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分别完成40%45%30%78%。查处违法建设657万平方米,整治广告牌匾25万块,新增公交港湾停车点583个。村镇建设完成投资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村镇道路硬化率达到59.0%;全面推进试点村庄整治,83个省级试点村庄整治硬化道路259公里,绿化70万平方米,粉刷墙壁129万平方米。7个设区市、12个县市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日照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113,容量171.7万千瓦;淘汰248.0万吨炼铁产能和370.1万吨炼钢产能;拆除水泥立窑102座,淘汰熟料产能1000.5万吨。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8.7%,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562.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多节能228.1万吨标准煤。在千户企业填报的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9%。在千户企业填报的1306个能耗指标数据中,下降的占90.0%

    建设领域资源节约取得积极进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与禁实,关停和改造实心黏土砖厂380家,新上新型墙材生产线220条,新增生产能力45亿标块,新型墙材生产比例占75%,县以上城市规划区基本实现禁实目标,建成节能建筑3600万平方米。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全年城市节水4亿立方米,已有9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8万亩,比上年增长44.3%。开展了5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总规模140万亩。整理、复垦和开发土地面积154.0万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38.5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提高,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

    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确定了6个重点整合矿种、26个重点整合矿区。关闭非法和不合格矿山1740个。深部及外围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发现和探明了金、铁、煤等一批重要矿产地。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矿山环境保护治理项目463个,恢复土地面积4.7万亩,治理率达到55%

    治污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污染物减排项目435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323个。新增化学需氧量年削减能力12万吨。新建成5万千瓦及以上脱硫机组26台,脱硫装机容量3860兆瓦,新增削减能力12.4万吨。现役火电机组累计已建成55台脱硫机组,装机容量10237兆瓦。全省削减化学需氧量11.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27.5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5.04%和7.12%。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率分别为85.0%98.0%。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环境优美乡镇52个。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834起、死亡人数629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4人,下降2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4人。全年道路交通造成5760人死亡,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84人。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全省出生人口103.7万人,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57.1万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5.0‰。年末常住总人口9367万人。其中0-141409.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1%15-647004.7万人,占74.8%65岁及以上952.6万人,占10.2%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11814元,增长13.1%;经营性收入730元,增长30.8%;财产性收入305元,增长38.1%;转移性收入2517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67元,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3181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711元,增长18.1%

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钢琴

3.4

摄像机

7.9

微波炉

48.2

照相机

54.2

电冰箱

98.8

空调器

85.6

消毒碗柜

5.7

固定电话

85.9

淋浴热水器

80.3

移动电话

173.5

洗衣机

95.0

健身器材

6.5

彩色电视机

122.2

助力车

31.5

组合音响

25.7

摩托车

41.2

家用电脑

58.8

家用汽车

9.4

    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1951元,增长16.7%;经营性收入2701元,增长12.1%;财产性收入144元,增长13.1%;转移性收入190元,增长1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2元,增长15.2%。其中,食品支出1369元,增长14.9%;用于交通和通讯消费的支出422元,增长19.9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降低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增加1.0平方米。

8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微波炉

3.3

家用电脑

3.6

电冰箱

39.4

照相机

7.0

排油烟机

8.6

空调器

6.2

热水器

22.9

固定电话

86.3

洗衣机

57.4

移动电话

86.2

黑白电视机

8.9

助力车

35.4

彩色电视机

103.6

摩托车

72.1

影碟机

61.2

汽车(生活用)

1.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74.9万人、1113.5万人、814.9万人、745.1万人、5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68.6万人、119.8万人、25.2万人、97.7万人、74.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1054元,增长14.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076万人,有71万人领取保险金。以大病统筹为重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6个市试点,参保居民163.6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60.9万人和167.1万人。

    职工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历史形成的企业工资拖欠全面解决,累计补发企业拖欠工资28亿元,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步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达到90%。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资保证金制度全面建立,建设领域累计清理拖欠工程款143.8亿元。

    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61万人,月保障标准为150元至310元,人均月补助105元,初步建立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和动态补贴制度。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175万人,比上年增加117.2万人,年保障标准为800元至1800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建、改建和扩建1382处敬老院,总床位数达到20万张,集中供养率为72%

    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壮大。应急救助扎实有效,各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亿元,救助和资助居民84万人。接收捐款21.7亿元(含专项基金16.3亿元)。统一安排善款3.7亿元,集中实施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29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3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52个,增加90个;收养20.5万人,增长3.5%。社会福利企业1545个,安置残疾人员4.0万人。改扩建社会福利院16所,新建、改扩建县级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36所。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字。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  

    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实现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58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9.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3.4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13411.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8605.2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由9.757.732.6调整为9.757.133.2。人均生产总值2772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3646美元),增长13.5%

    就业再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5.6万人,已连续4年实现城乡就业双过百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0.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4.8%。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1万人,再就业率达80.1%;组织创业培训4.5万人,新创造就业岗位8.6万个;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77.8万人。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扎实推进,分别帮扶城镇、农村零就业家庭18663户和10879户,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存量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比上年末降低0.09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明显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涨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8%、农村上涨5.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1%。居民消费价格呈结构性上涨特征,食品价格上涨13.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动力。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后,核心消费价格上涨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1%,提高4.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3%,提高1.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提高0.5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8%,提高0.8个百分点。

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为100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4

103.8

105.3

  食品

113.6

112.3

115.5

    #粮食

108.1

108.5

107.3

     油脂

121.9

119.2

123.5

     肉禽及其制品

134.7

132.5

137.0

    

120.8

119.1

122.3

     鲜菜

113.4

112.9

114.7

  烟酒及用品

102.7

102.2

103.0

  衣着

97.3

97.5

96.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3

102.0

102.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6

101.2

102.3

  交通和通信

98.6

97.3

10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6

99.6

99.6

  居住

103.8

103.4

104.2

 

    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北翼)、鲁南经济带(南翼)区域经济建设相继展开。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构成的一体实现生产总值18601.4亿元,占全省的71.9%,比上年增长16.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3826.4亿元,增长16.6%;鲁南经济带实现生产总值5612.9亿元,增长16.4%。继续实施30工程,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达到28.2%3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

    海洋经济全方位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36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稳定增长,实现产出1428.3亿元和923.5亿元,分别增长13.3%15.8%。海洋船舶和海水利用等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增长84.7%89.7%。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海洋石油、原盐和烧碱产量分别达到226.1万吨、2071.3万吨和334.3万吨,分别增长4.7%20.0%9.8%。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建成了首个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新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9个,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面积18.2万公顷。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省管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升至54.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省以下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化程度提高,政府采购日趋规范,完成额增长21.9%,收支两条线改革稳步推进。城市信用社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工作全部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股份制银行化方向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89%的单位实行了聘用制度。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负荷过高,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比较大;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14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林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7.7%;牧业增加值599.6亿元,增长4.2%;渔业增加值361.1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10.8%

    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105.7万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在上年大幅度增产基础上略有下降,仍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油料在连续两年减产的情况下出现回升。肉类产量614.7万吨,增长3.6%;奶类242.2万吨,增长14.0%。农作物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分别达到3800万亩和1200万亩,优质化率分别达到76.3%28.9%。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50万亩和670万亩。

2   2007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105.7

1.4

夏粮

万吨

1873.9

-0.9

秋粮

万吨

2231.8

3.4

棉花

万吨

100.1

-2.2

油料

万吨

369.1

3.0

蔬菜

万吨

8625.2

3.8

园林水果

万吨

1333.9

6.0

肉类

万吨

614.7

3.6

猪牛羊肉

万吨

398.3

0.4

禽肉

万吨

205.2

9.8

禽蛋

万吨

313.0

2.6

奶类

万吨

242.2

14.0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新增造林面积235.1万亩,其中,荒山造林87.2万亩,是近年来荒山造林最多的一年;新育苗44.0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754.6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10个省级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56个,总面积1463.7万亩。

    现代渔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水产品总产量778.2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53.1万吨,增长1.7%;淡水产品产量125.1万吨,增长8.8%。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梭子蟹产量分别达到5.4万吨、10.8万吨和7.0万吨,分别增长1.9%9.3%27.3%。水产品出口创汇34.1亿美元,增长5.3%。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新发布实施18项地方渔业标准,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92处、无公害产品267个。渔业资源修复力度加大,放流各类增殖苗种25亿尾(粒),投放人工鱼礁礁体50多万方。实施标准化池塘整理,建成高标准生态池塘20多万亩。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总值达到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农机总动力9917.8万千瓦,增长3.8%;农机服务产出362.2亿元,增长3.5%。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7255.2万亩,增长0.4%,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034.7万亩,增长3.3%。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工程成效显著,已全部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柏油路率为94.3%,通汽车率为99.6%,通自来水率为80.8%,沼气用户达到100万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部有农村人口的134个县(市、区),农民参合率9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35292家,比上年增加3961家,增长12.6%。实现增加值13212.2亿元,增长20.8%,其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8556.7亿元,增长25.6%

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13212.2

20.8

# 轻工业

4474.6

19.0

重工业

8737.6

21.7

# 国有企业

754.9

10.1

集体企业

685.1

14.5

股份合作企业

159.7

21.3

股份制企业

7697.3

21.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572.0

23.2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343.2

24.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实现利润3389.0亿元,增长30.4%;实现利税5448.1亿元,增长2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2.7,比上年提高23.0点。企业亏损面为6.5%,缩小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8.7%

    制造业主导作用继续增强。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3.9%,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697.9亿元,增长42.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12.5个百分点。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3.9%提升到25.0%,实现利润709.3亿元,增长41.7%

    工业产品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光通信设备、手机、内燃机、金属成型机床、汽车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7.3%72.3%61.6%52.9%31.0%。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增幅回落,生铁增长13.7%,比上年回落21.1个百分点;钢材增长20.1%,回落15.8个百分点;水泥下降1.9%,回落20.4个百分点;纯碱增长3.7%,回落2.3个百分点;合成氨增长2.7%,回落12.5个百分点;焦炭增长17.9%,回落2.7个百分点。

4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4736.5

2.8

 天然原油

万吨

2793.1

1.4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692.4

14.7

 水泥

万吨

15304.3

-1.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175.6

-0.2

 粗钢

万吨

4406.9

15.1

 钢材

万吨

4960.2

20.1

 

万吨

561.0

19.6

 

亿米

118.1

14.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452.3

14.3

 塑料制品

万吨

315.5

31.5

 合成氨

万吨

743.9

2.7

 啤酒

万千升

432.9

12.5

内燃机

万千瓦

7358.9

61.6

金属成型机床

万吨

1.8

52.9

 汽车

万辆

66.3

31.0

 摩托车

万辆

130.5

11.1

手机

  万台

3514.8

72.3

 彩色电视机

万台

900.4

1.2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增长。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利税238.4亿元,增长23.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4.1亿元,增长28.1%;实现利税63.3亿元,增长15.1%;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77.5亿元,增长14.3%;实现利税175.2亿元,增长2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0153.4亿元,增长23.9%;农村投资完成2383.6亿元,增长25.5%。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12820.5亿元,增长22.5%;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5.2%,占到位资金的72.6%

    投资结构渐趋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2.461.835.8调整为2.959.937.2。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8.5%31.0%,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83.0%,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增长45.6%,金融业投资增长39.5%。民生领域投入明显增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52.6%,环境管理业投资增长102.0%。国家重点调控领域投资明显减弱, 电力、冶金、煤炭、纺织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5.1%24.5%22.2%1.5%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稳步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幅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32.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8.3%,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1.2倍,占全部住宅投资的5.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7.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1.3%;办公楼投资增长14.4%,占2.8%。房地产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效果明显,开发面积下降22.7%,购置面积下降13.0%。商品房建设规模和销售平稳增长。商品房施工面积14983.4万平方米,增长20.9%,商品房销售面积4869.0万平方米,增长16.7%。在住宅销售面积中,经济适用房占5.5%,提高0.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总量与增幅均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92.7亿元,增长18.7%,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5.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5.9亿元,增长20.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8431家,增长59.6%,实现零售额2766.0亿元,增长35.2%,增幅提高8.0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村实现零售额2075.3亿元,增长15.3%,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市场更为活跃,零售额增幅较农村市场高4.3个百分点。

    非公有贸易更趋活跃。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市场份额达84.8%,为消费市场中最具活力与生机的经济成份。其中,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6996.7亿元,增长19.2%,市场份额为82.9%

    消费热点面扩量增。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大幅攀升,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9.2%。住房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2.6%;家具类增长55.3%;金属材料类增长56.0%;五金、电料类增长50.4%。汽车消费持续升温,实现零售额523.5亿元,增长37.0%;油品消费处于高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85.1亿元,增长33.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实现进出口总额122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增幅比上年提高4.8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出口752.4亿美元,增长28.3%;进口473.7亿美元,增长29.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13.8%20.9%31.6%调整为12.3%18.4%36.9%。欧盟成为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19.2%,其次是美国占18.4%。初级产品及资源类产品进口扩大,全年铝矿砂进口增长2.3倍,铜及铜材增长2.0倍,大豆增长94.2%,铁矿砂增长63.5%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861万美元,提高200万美元,引进过亿美元项目10个。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新批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667个,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37.1%;新批高新技术产业外资项目181个,合同外资10.8亿美元,增长11.0%。利用外资方式趋于多元化,新批增资项目1929个、外资并购项目50个、15家境外上市企业募集资金153.3亿元。韩国、中国香港投资仍居前两位,占全省的56.4%。目前有13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设立项目342个。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新批境外企业(机构)202家,协议投资总额5.8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4.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0%13.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0.3亿美元,增长34.6%,已有5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家承包商;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8.1亿美元,增长16.0%。共建立外派劳务专业基地29个。外派劳务人员3.5万人次,增长10.0%;期末在外7.8万人,增长12.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客运量16.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完成货运量19.6亿吨,增长18.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33公里,比上年增加629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8亿吨,增长22.4%。航空客运量1481.0万人次,增长17.9%;货邮量19.9万吨,增长17.8%。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540.3万辆,增长11.9%;其中,私人轿车130.3万辆,增长37.4%,占轿车拥有量的78.8%

5  2007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亿人次)

%

(亿人公里)

%

(亿吨)

%

(亿吨公里)

%

 合计

16.6

12.8

1212.8

14.5

19.6

18.7

6639.7

11.3

 公路

15.9

13.1

768.6

19.0

16.4

19.9

1069.3

26.5

 铁路

0.6

7.1

436.0

7.1

1.8

3.9

1522.6

3.7

 水路

0.2

7.8

8.2

23.4

1.5

25.7

4047.8

10.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79.9亿元,增长27.1%;邮政业务总量54.7亿元,增长9.3%。光缆线路总长度32.1万公里,增长2.9%;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 65.1万路端,下降1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89.1万户,下降1.9%;移动电话用户3723.1万户,增长26.2%。电话普及率达到68.2/百人。

    旅游业规模扩大。实现旅游总收入16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5亿美元,增长33.2%;国内旅游收入1550.8亿元,增长27.7%。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增长29.2%,人均消费541.5美元,增加16.5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亿人次,增长21.3%,人均消费762.3元,增加38.1元。新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目前已有13个设区市、16个县级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78.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2262.5亿元,增长23.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设立了工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了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调控体系,重点行业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分别增长22.7%34.2%32.8%;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7.1%56.8%40.5%

    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金融机构存款保持平稳增长,居民储蓄、企业存款新增额均过千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072.3亿元,比年初增加2440.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438.1亿元,企业存款余额为5910.2亿元,分别增加1080.0亿元和1174.9亿元。货币信贷运行质量提高。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545.1亿元,增加1835.5亿元。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创历史新高,增加375.1亿元,同比多增129.1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增加331.7亿元,多增154.9亿元。贷款投向进一步优化。服务业贷款增势良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房地产业贷款分别增加168.0亿元和212.6亿元,分别多增54.0亿元和115.6亿元;农业贷款增加316.2亿元,多增19.8亿元。金融机构效益大幅提高,实现盈利343.9亿元,增长44.1%

    资本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全省境内上市公司87家,境外上市公司56家。新增境内上市企业5家,境外上市企业15家,12家企业实现境内再融资,新增融资总额为272.6亿元。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3.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倍;投资者入市资产规模2089亿元,增长2.1倍。境内公司在沪深两市的年末总市值8098亿元,流通市值5888亿元,分别增长1.4倍和1.1倍。期货市场交易活跃。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3517万手,交易金额1.9万亿元,分别增长41%89%

    保险业蓬勃发展。实现保费收入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4.7亿元,增长36.3%;人身险保费收入357.0亿元,增长23.1%。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71.7亿元,增长42.0%。资本实力明显增强,保险业总资产达982.2亿元,增长14.6%。累计为7509.7万人次提供了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到25个县区,试点险种增加到11个。共有42家保险公司在我省设有营业机构,有7家外资公司在我省设立营业机构。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4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专利申请量46849件,比上年增长22.4%;其中, 发明专利申请量8795件,增长21.5%。专利授权量22821件,增长43.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35 件,增长31.4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70人。

    信息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企业1814家,比上年增加14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实现利润、利税156.9亿元和249.1亿元,分别增长34.1%和29.0%。软件业快速发展,实现软件收入308.0亿元,增长34.1%,利润、利税分别增长36.0%34.0%,软件外包服务、软件业务出口分别增长1倍和39.2%。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骨干传输网带宽达到400G,国内出口带宽达到60G,覆盖全省。互联网网站7.0万个,增长84.4%;上网人数1256万人,增长11.5%。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1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9.2%,比年初提高3.0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已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3家和5家。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信息通信研究院建设进展顺利,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工建设。

    质量兴省战略顺利实施。全省已经有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271个,增加86个;山东名牌产品1370个,增加18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60个,增加66个。全国驰名商标81个,增加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9个,增加4个;省级质检中心40个,增加7个。累计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28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05家。采用国际标准8485项,新批准发布山东省地方标准331项,其中节能标准111项,服务标准55项。

    气象地震等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扎实推进。新建区域气象观测站120个,建成4个岸基、海岛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17DVB-S系统建成,建立了与山东海事局、民航、电视台、地震局的信息传输专线。人工增雨增加降水8.8亿立方米。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涉及山东的分项工程全面完成,已有82个测震台,25套流动观测台,6个卫星定位(GPS)观测站,应用流动台组网技术实现了现场与台网中心的同步对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提高。启动了全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基本实现了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的新一轮覆盖,完成近190011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任务。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90%以上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十大实训基地与86家企业联合办学,10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在825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超过45万人;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助力度加大。安排1.3亿元为12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13万名家庭困难寄宿生进行补助;安排1.1亿元政府助学金资助贫困高中生;城乡中等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获国家助学金5.8亿元;高等教育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资助政策日趋完善。

6  2007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

招生数(万人)

在校学生数(万人)

 

数量

增减()

人数

增长(%)

人数

增长(%)

研究生教育

32

1

1.7

12.3

4.7

12.0

普通高等教育

111

2

45.3

1.9

144.0

7.6

中等职业学校

782

13

45.9

8.0

121.5

6.3

技工学校

186

7

15.9

6.7

38.5

7.5

普通中学

4039

-136

162.5

-1.3

520.3

-6.1

小学

14064

-547

111.5

4.0

634.0

1.8

特殊教育学校

144

4

0.3

37.6

2.0

16.8

幼儿园

14914

-915

87.6

38.1

163.3

20.9

    文化出版广电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已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29个,民间艺术之乡25个,省级文化先进县67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艺术表演场馆9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8个,博物馆76个。拥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04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163个;馆藏档案1360万卷(件),馆藏资料280万册,开放档案332万卷。拥有公共图书馆145个,出版各类图书6573种、报纸84种、杂志262种。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4%97.2%;有线电视用户1297.6万户,比上年增长16.5%

    卫生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拥有卫生机构7.8万所,其中,医院1180所,卫生院1770所,卫生防疫机构178所,妇幼保健机构15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6.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3.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7万人,注册护士10.4万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建设规模55.5万平方米,形成覆盖全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和紧急救援指挥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10家,服务人口覆盖率超过50%36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房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设备配置和技术骨干培训项目顺利实施;1127所乡镇一般卫生院改造主体建设项目完工98.9%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国首届水上运动会在日照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和青岛奥帆赛场馆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蓬勃开展,15个设区市建成或正在建设市级全民健身中心,97个县(市、区)建成了县级特色工程。在国际比赛中获得9枚金牌、5枚银牌和4枚铜牌,在全国高水平比赛中夺得41.9枚金牌、31枚银牌和39枚铜牌,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6.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完成了《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城镇体系规划》,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和《鲁南城市带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全省108个市、县全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其中69个通过省、市政府审批。完成240个乡镇规划、5000个村庄规划,乡镇规划修编率达到95%,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率达到70%

    安康居住工程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住房状况普查,为科学确定住房解困目标打下了基础。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925万平方米,竣工433万平方米。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为2.8万户低保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住宅产业化稳步推进,新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5个,开展住宅性能认定项目16个,培育住宅产业化基地2个。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济南奥体中心和北园高架路、青岛奥帆赛场馆、烟台火车站改造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实施。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8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9.4万吨,集中处理率达到64%;新开工垃圾处理厂9座,新增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20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3%。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9.2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3.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自来水普及率98%,燃气普及率96%,集中供热普及率40%

    城乡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全省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分别完成40%45%30%78%。查处违法建设657万平方米,整治广告牌匾25万块,新增公交港湾停车点583个。村镇建设完成投资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村镇道路硬化率达到59.0%;全面推进试点村庄整治,83个省级试点村庄整治硬化道路259公里,绿化70万平方米,粉刷墙壁129万平方米。7个设区市、12个县市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日照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113,容量171.7万千瓦;淘汰248.0万吨炼铁产能和370.1万吨炼钢产能;拆除水泥立窑102座,淘汰熟料产能1000.5万吨。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8.7%,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562.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多节能228.1万吨标准煤。在千户企业填报的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9%。在千户企业填报的1306个能耗指标数据中,下降的占90.0%

    建设领域资源节约取得积极进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与禁实,关停和改造实心黏土砖厂380家,新上新型墙材生产线220条,新增生产能力45亿标块,新型墙材生产比例占75%,县以上城市规划区基本实现禁实目标,建成节能建筑3600万平方米。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全年城市节水4亿立方米,已有9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8万亩,比上年增长44.3%。开展了5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总规模140万亩。整理、复垦和开发土地面积154.0万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38.5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提高,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

    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确定了6个重点整合矿种、26个重点整合矿区。关闭非法和不合格矿山1740个。深部及外围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发现和探明了金、铁、煤等一批重要矿产地。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矿山环境保护治理项目463个,恢复土地面积4.7万亩,治理率达到55%

    治污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污染物减排项目435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323个。新增化学需氧量年削减能力12万吨。新建成5万千瓦及以上脱硫机组26台,脱硫装机容量3860兆瓦,新增削减能力12.4万吨。现役火电机组累计已建成55台脱硫机组,装机容量10237兆瓦。全省削减化学需氧量11.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27.5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5.04%和7.12%。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率分别为85.0%98.0%。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环境优美乡镇52个。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834起、死亡人数629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4人,下降2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4人。全年道路交通造成5760人死亡,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84人。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全省出生人口103.7万人,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57.1万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5.0‰。年末常住总人口9367万人。其中0-141409.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1%15-647004.7万人,占74.8%65岁及以上952.6万人,占10.2%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11814元,增长13.1%;经营性收入730元,增长30.8%;财产性收入305元,增长38.1%;转移性收入2517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67元,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3181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711元,增长18.1%

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钢琴

3.4

摄像机

7.9

微波炉

48.2

照相机

54.2

电冰箱

98.8

空调器

85.6

消毒碗柜

5.7

固定电话

85.9

淋浴热水器

80.3

移动电话

173.5

洗衣机

95.0

健身器材

6.5

彩色电视机

122.2

助力车

31.5

组合音响

25.7

摩托车

41.2

家用电脑

58.8

家用汽车

9.4

    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1951元,增长16.7%;经营性收入2701元,增长12.1%;财产性收入144元,增长13.1%;转移性收入190元,增长1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2元,增长15.2%。其中,食品支出1369元,增长14.9%;用于交通和通讯消费的支出422元,增长19.9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降低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增加1.0平方米。

8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微波炉

3.3

家用电脑

3.6

电冰箱

39.4

照相机

7.0

排油烟机

8.6

空调器

6.2

热水器

22.9

固定电话

86.3

洗衣机

57.4

移动电话

86.2

黑白电视机

8.9

助力车

35.4

彩色电视机

103.6

摩托车

72.1

影碟机

61.2

汽车(生活用)

1.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74.9万人、1113.5万人、814.9万人、745.1万人、5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68.6万人、119.8万人、25.2万人、97.7万人、74.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1054元,增长14.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076万人,有71万人领取保险金。以大病统筹为重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6个市试点,参保居民163.6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60.9万人和167.1万人。

    职工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历史形成的企业工资拖欠全面解决,累计补发企业拖欠工资28亿元,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步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达到90%。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资保证金制度全面建立,建设领域累计清理拖欠工程款143.8亿元。

    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61万人,月保障标准为150元至310元,人均月补助105元,初步建立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和动态补贴制度。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175万人,比上年增加117.2万人,年保障标准为800元至1800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建、改建和扩建1382处敬老院,总床位数达到20万张,集中供养率为72%

    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壮大。应急救助扎实有效,各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亿元,救助和资助居民84万人。接收捐款21.7亿元(含专项基金16.3亿元)。统一安排善款3.7亿元,集中实施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29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3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52个,增加90个;收养20.5万人,增长3.5%。社会福利企业1545个,安置残疾人员4.0万人。改扩建社会福利院16所,新建、改扩建县级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36所。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字。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