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08 15:14:00

字体大小:||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6年3月8日)

    2005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实现了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6.2%,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9.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3%。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总收入8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比200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其中,增值税8.73亿元,增长39.1 %;营业税15.76亿元,增长17.3 %;个人所得税2.22亿元,增长18.9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5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8.43亿元,增长87.1 %;城市维护费支出5.90亿元,增长36.1 %,行政管理费支出10.70亿元,增长22.0%。


    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定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4.73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农村投资55.71亿元,同比下降2.9%;城镇投资完成389.02亿元,增长20.3%。从城镇投资分项看:更新改造投资60.71亿元,增长14.2%,其中,工业更新改造投资57.52亿元,增长22.4%;房地产开发投资74.68亿元,增长9.3%。2005年,全区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83.12亿元,增长15.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86.1%。"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年均增长22.6%。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05年,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全年工业投资完成200.59亿元,同比增长31.4%,增幅居各行业前列,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0.1%上升为45.1%,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5.0%。农林牧渔业投资保持稳定,完成投资25.17亿元,增长9.0 %。全区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6.07亿元,增长33.0%,其中道路建设投资36.27亿元,增长8.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完成投资72.81亿元,增长51.4%。用于邮电通信业的投资7.63亿元,下降14.1%。用于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资3.31亿元,增长22.3%。用于教育的投资9.39亿元,增长15.9%。


    二、主要产业

 


   工业: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8.29   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9 %,占GDP的比重为38.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2.35亿元,增长18.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3.26亿元,增长17.0%;重工业增加值169.08亿元,增长18.9%。
      
    新产品产值高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3.72亿元,同比增长35.7%,比现价工业总产值增幅高出10.9个百分点。全区国有控股企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127.46亿元,同比增长26.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8.28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高达83.9%,拉动工业生产增长15.5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3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实现销售收入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40.49亿元,同比增长18.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1.43亿元,同比增长33.2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6.94亿元,同比增长54.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2.76亿元,同比增长59.4%;纺织业34.87亿元,同比增长42.3%等。全区考核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保持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合成洗涤剂(5.67倍)、化学药品原药(93.4%)、电石(67.8%)、氢氧化钠(烧碱59.6%)、淀粉(52.3%)、初级形态塑料(45.0%)、柴油(44.9%)、铌(44.3%)、小麦粉(38.6%)、焦炭(37.6%)、原油加工量(37.3%)等。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4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78点,实现利税53.42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0.07亿元,同比增长1.0%。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53亿元,增长4.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9.1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9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1.68万平方米,减少3.1%,全员劳动生产率74046元/人,同比增加6386元,增长9.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66.15亿元,增长10.6%。


    货运客运全面增长。2005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67.77亿吨公里,增长4.9%,铁路184.43亿吨公里,按可比价口径计算增长4.7%(下同);航空651.87万吨公里,增长15.9%。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40.27亿人公里,增长5.5%;铁路21.95亿人公里,增长14.3%;航空4.74亿人公里,增长24.4%。2005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078公里,比上年末净增622公里,比"九五"末增加24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0公里,增加587公里。


    邮政业务保持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56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4728万份,增长1.0%;函件3018万份,增长44.2%;特快专递59万件,下降10.2%。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67.98亿元,同比增长19.7%。


    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全区本地电话用户达138.89万户,比上年增长16.2%。新增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7.74万门,达到123.39万门,增长6.7%。电话普及率达到54.44部/百人 ,每百人净增6.49部。全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1.08万户,增长14.2%。互联网用户数59.10万户,增长84.2%。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81部/百人 ,每百人净增3.47部。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8.60亿元,增长23.9%。


    国内贸易:全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7.77 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
消费品市场呈现稳中见旺的活跃态势。随着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城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增,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11亿元,增长11.7%;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1.23亿元,增长14.2%。
 
    全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高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个百分点。全区私营及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分别达19.5%和20.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及餐饮企业是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动力。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3.6%和13.3%。


    旅游: 2005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500.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8%和17.3%。


    金融、保险和证券: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1.1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993.74亿元,同比增长16.8%,比年初增加139.53亿元,同比多增50.4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5.42亿元,比年初增加3.7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4.11亿元,比年初增加83.17亿元。全区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841.81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年初增加119.93亿元,同比多增26.83亿元。其中:工业贷款同比多增12.38亿元,农业贷款同比多增4.62亿元,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多增15.13亿元。


    2005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641.02亿元,现金支出2665.76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4.74亿元。
    2005年末,全区上市公司11家,总股本23.76亿股,总市值78.56亿元,其中流通市值35.83亿元。全区有23家证券营业部,6家证券服务部。全年累计股票交易额135.72亿元,比上年下降44.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随着保险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大,保险可选择险种的不断增加, 保险收入平稳上升。 全年保费收入15.74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财产险4.58亿元,增长11.6%;人寿险8.35亿元,同比增长14.9%;健康险2.24亿元,增长13.4%;意外伤害险0.57亿元,增长20.2%。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87亿元,增长18.4%。其中,财产险2.24亿元,增长22.5%;人寿险0.89亿元,增长6.4%;健康险0.60亿元,增长37.6%;意外伤害险0.15亿元,下降14.6%。


    房地产业: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4.69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其中:住宅投资47.45亿元,同比增长13.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0.62亿元,增长15.8%。商品房施工面积1049.46万平方米,增长11.5 %,竣工面积567.51万平方米,增长23.8 %。


    商品房市场: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77.49万平方米,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5.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9.12万平方米,下降8.9%;商品房销售额84.2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住宅销售额56.29亿元,下降1.8%。2005年全区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达71.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


    三、对外经济

 


    2005年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幅抢占首位。全区私营企业出口1.47亿美元,集体企业出口0.3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9%和38.9%,私营企业出口对全区出口增量的贡献率达91.3%,拉动全区出口增长5.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全区一般贸易出口6.5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4.8%,是全区外贸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出口市场正逐步走向多元化。我区对亚洲出口3.36亿美元,同比下降5.9%,占全区出口额的49.0%;对欧洲出口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对北美洲出口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9.6%。目前我区已与119个国家(地区)发展贸易往来,进出口市场又有新拓展,传统市场出口比重在降低,而新兴市场出口比重在增加。


    高新技术产品及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在高新技术产品中以高纯银、子午线轮胎、电子级双氯胺、钽铌铍制品和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3.1%;机电产品出口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3%。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新批直接外商投资项目32个;合同外资金额1.91亿美元。截止2005年底,全区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463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58.7%;中外合作企业占10.2%;外商独资企业占30.7%。2005年,全区制造业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个,合同额1.62亿美元;全区服务业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0.16亿美元。


    四、社会事业

 


    2005年,各级各类学校3222所,教职工76118人。其中,专任教师65599人。


    初等义务教育在全区已全面普及,以县为单位的"普九"人口覆盖率达70.0%。


    科学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就。全年共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136项,共授理专利申请516件,授权专利214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认定技术合同233项,成交金额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文化: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正蓬勃发展。全区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21个,文化馆20个,博物馆5个。全区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进行,积极推进和完善有线电视入户。2005年末,有广播电视台2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42%;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82%。全年全区地方出版报纸19种,出版量9782万份;出版杂志35种,出版量318万册;出版图书600种,出版量1317万册。


    卫生: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卫生市场秩序、控制预防疾病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区卫生机构1463个,床位17802张;卫生技术人员2281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586人,注册护士737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5个,卫生工作人员1530人;妇幼保健机构21个,卫生工作人员1336人;农村卫生院266个,卫生工作人员3434人。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工作卓有成效。


    体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我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全民体育设施的建设。截止2005年底,全区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94个,总投资达2246万元。


    竞技体育方面:我区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中获金牌2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2枚,银牌11枚,铜牌5枚;在全区运动会上获金牌191枚,银牌178枚,铜牌171枚。


    五、人口与就业

 


    2005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全区城乡就业人员达299.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增长0.5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7.44万人,比上年末净减少1.04万人,下降1.78%。其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7.39万人,比上年增加0.23万人;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3万人,减少0.47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8.75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27.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11.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8万人。2005年全区已登记失业人员中通过疏导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人数5.5万人,比上年增长12.2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4万人,登记失业率4.5%。

    六、人民生活

 


    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增收189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6.3%,比2000年增长45.5%,年均增长7.8%。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人均税费支出比上年减少90%;因补贴政策到位,使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增长36.8%。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702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966.7元,增长2.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94元,增长8.7%。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922元,比上年增长14.1%,恩格尔系数为44%,上升2个百分点。


    据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9.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1平方米,下降1.6 %。


  七、环境保护


    全区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全区环境保护系统人员666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141人。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17个,投入资金达9317.80万元;完成绿色工程规划项目2项,共投资21200万元。全区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206.50平方公里,增长3.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6个,面积166.6平方公里,增长28.5%。全区自然保护区13个,面积54.71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生态示范区单位2个,面积达72.9万公顷。

    注:1、本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宁夏统计年鉴-2006》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和行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1.55亿元,增长15.5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211元,增长17.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比上年增加876元,增长12.1%,比2000年增长64.8%,年均增长10.5%,;人均消费性支出6404.3元,增长10%。其中,衣着类支出大幅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类支出比上年增长21.9%;人均食品支出增幅较上年有明显回落,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8%,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全年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增长3.4%;居住支出增长7.7%;交通和通讯消费增长9.1%;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8.3%;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上年增长21.6%。
    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5年全区出生人口9.4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93‰,比上年上升0.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95‰;人口自然增长率10.98‰,全年净增人口6.50万人,年末总人口596.20万人。
    教育: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区继续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2005年末,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662人,在校研究生1443人,毕业研究生182人。全区共有普通高校13所,招生数14775人,在校生48650人,毕业生8817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4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9033人,在校生63261人,毕业生14312人。普通中学418所,全区普通高中招生43786人,在校生125472人,毕业生36741人。全区普通初中招生103102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4.21%,在校生280950人,毕业生87233人。小学校2527所,普通小学招生13036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04%,在校生693207人,毕业生104704人。特殊学校6所,特殊教育招生159人,在校生1455人。幼儿园20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2042人。
    进出口: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区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9.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出口总额6.87亿美元,增长6.3%;进口总额2.80亿美元,增长6.7%。实现对外贸易顺差4.07亿美元。
    农业: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05年农业实现增加值69.78亿元(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下同),比上年增长3.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48亿元,增长6.2 %。其中,农业产值78.94亿元,增长6.9 %;林业产值5.56亿元,下降10.2%;畜牧业产值46.00亿元,增长7.5 %;渔业产值3.98亿元,增长4.2%。2005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63.87万亩,比上年减少2%,夏粮总产量84.60万吨,减产3.5%;秋粮产量215.21万吨,比上年增加12.43万吨,增长6.1%,粮食总产量达299.81万吨,比上年增长3.2%,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畜牧业发展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5.85万吨, 同比增长6.2%;禽蛋产量7.83万吨,增长0.2%;禽肉产量3.23万吨,增长5.0%;奶产量57.85万吨,增长25.6%,水产品产量5.83万吨,增长3.1%。
      
    全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除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外,水果产量31.48万吨,比上年增长37.6%;猪牛羊肉产量22.28万吨,增长6.7%。
    2005年继续实施退耕造林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20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16万公顷。
    年末农田累计有效灌溉面积42.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3%;农业机械总动力555.14万千瓦,增长5.0%。
    经济总量: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比2000年增长67.7%,年均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9.7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77.82 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1.80亿元,增长8.3%;分别比2000年增长23.8%、95.2%和57.1%,年均分别增长4.4%、14.3%和9.5%。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二、三次产业比重达到88.4%,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二产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42美元。
 
    价格水平: 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扬。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2%。食品类价格上涨1.9 %,衣着价格上涨3.5%,居住类价格上涨6.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3.4%。除此之外,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下降0.9%和1.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