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统计信息网 tjj.jl.gov.cn   2009年02月23日   来源:

 

吉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统计局

2009223

 

2008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奋力攻坚克难,推动全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综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2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6.70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3064.6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442.73亿元,增长16.7%。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23514元,增长15.7%。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14.347.738.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50.1%41.8 %。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降低6.96%

 

12004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先高后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涨幅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上涨5.3%,城市上涨5.1%。分八大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2.3%(粮食价格上涨3.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4%,衣着类价格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4.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7.3%,涨幅提高21.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 %,涨幅提高2.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3%,涨幅提高6.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3%,涨幅提高3.4个百分点。

 

12008年全省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指数

105.1

105.1

105.3

食品

112.3

112.6

111.7

其中:粮食

103.7

105.2

101.8

烟酒及用品

103.4

103.2

103.7

衣着

101.5

101.6

100.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2.6

103.1

101.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1.8

101.6

102.2

交通和通信

97.7

98.2

96.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7

100.0

98.6

居住

104.2

102.9

108.4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845.20亿元,增长30.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22.77亿元,增长31.8%,增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全年税收收入311.10亿元,增长31.0%。其中,企业所得税42.57亿元,增长44.7%。税收收入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6%,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180.12 亿元,增长33.5 %,增幅高于上年10.5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188.03亿元,增长3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25亿元,增长29.7%;医疗卫生支出59.52亿元,增长40.7%;环境保护支出45.61亿元,增长89.8%;交通运输支出29.30亿元,增长24.7%

二、农   

农业获得大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86.8万亩,增长1.3%;粮食总产量2840万吨,增长15.7%,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玉米产量2083万吨,增长12.3%,单产7127公斤/公顷,增长13.0%;水稻产量579万吨,增长15.8%,单产8790公斤/公顷,增长17.8%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我省畜牧业发展速度、效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发展到2450.0万头、435.6万头、395.0万只、5.36亿只,分别增长11.4% 3.7%8.2%7.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84.48 万吨、127.0万吨和65.0万吨,分别增长10.6 %12.4 %35.4 %。畜牧业产值751 亿元,增长10.0 %

 

220042008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单位

2008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2840

15.7

蔬菜总产量

万吨

857.60

-2.4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84.48

10.6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27.00

12.4

牛奶总产量

万吨

61.75

30.5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15.50

2.2

出栏生猪

万头

2450

11.4

出栏家禽

亿只

5.36

7.5

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1000个村,并在6个县(市、区)整体推进试点。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发展。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683个,有机食品240个,无公害农产品181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70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3600万亩。全省“三品”(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当年产量2879万吨,实现产值40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43亿元,带动农户232万户,带动从事“三品”生产的农户户均增收1860元。

农产品加工保持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510个,增长7.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增长31.0%;粮食加工量达1400万吨;畜禽屠宰加工量达3.1亿头(只),增长5.4%;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860亿元,增长18.5%

林业经济、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实现林业产值538亿元;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474亿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800万千瓦,增长7.3%。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1万台、排灌机械45万台、农用水泵47万台,分别增长21.8%0.9%6.8%。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167.89万公顷和102.31万公顷,提高2.3%6.1%。农村用电量达到34.68亿千瓦时,增长6.3%。吉林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作为省级第一个增粮工程,获得国务院批准并启动实施。

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启动30个县(市)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机械综合作业率达到48.2%。扶持发展农机大户483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64个,示范作业面积200万亩。截至2008年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4806个,加入农户72万户,带动农户135.7万户,分别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1.2%3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9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6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38.58亿元,增长27.0%;重工业增加值1852.69亿元,增长16.0%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2008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2491.28

18.6

轻工业

638.58

27.0

重工业

1852.69

16.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164.57

7.8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17.43

13.9

石油化工业

483.18

8.6

食品工业

399.48

34.0

医药制造业

134.06

19.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10.71

20.9

 

320042008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优势和特色产业增长加快。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共完成增加值1644.86亿元,增长17.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6.0% ,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1.6%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5.34

-14.9

亿米

0.40

-22.2

服装

万件

13413.84

66.3

化学纤维

万吨

25.33

-29.7

配混合饲料

万吨

374.50

33.0

精致食用植物油

万吨

24.63

6.4

软饮料

万吨

304.89

89.7

卷 烟

亿支

329.00

7.3

汽车仪器仪表

万台

137.65

-5.8

原煤

万吨

3788.01

19.1

焦炭

万吨

379.79

1.2

天然原油

万吨

675.61

8.2

原油加工量

万吨

835.78

-2.9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499.59

2.7

粗钢

万吨

642.31

7.1

钢材

万吨

718.32

15.7

生铁

万吨

580.71

19.5

铁合金

万吨

58.76

-6.4

黄金

千克

8412.06

63.5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0.27

33.9

水泥

万吨

2581.83

-1.0

硫酸(折100%

万吨

21.54

9.8

合成氨

万吨

50.95

-9.0

合成橡胶

万吨

16.82

-8.5

乙烯

万吨

79.43

-9.0

农用化学肥料(氮、磷、钾类折纯

万吨

17.90

-4.2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0.67

-24.8

中成药

万吨

7.64

30.6

汽车

万辆

86.13

4.8

   轿车

万辆

59.93

3.9

赢利能力有所下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实现利润353.80亿元,下降17.9%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末,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340户,比上年末增加871户,实现工业增加值919.04亿元,增长37.3%,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8.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4.45亿元,增长48.8%

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62.79亿元,增长30.4%;实现工程结算收入809.44亿元,增长19.2%;建筑施工面积5143.58万平方米,增加557.48万平方米,增长12.2%。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4400.61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5.6%;竣工面积2560.13万平方米,增加17.52万平方米,增长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8.20亿元,增长40.1%。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其中,城镇投资4687.35亿元,增长40.3%,农村投资920.85亿元,增长38.9%

42004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6.15亿元,增长93.0%;第二产业投资2609.36亿元,增长49.1%;第三产业投资1981.84亿元,增长28.7%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

                                                                   单位:亿元

   

2008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08.20

40.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4687.35

40.3

其中:房地产开发

625.43

27.6

其中:第一产业

96.15

93.0

第二产业

2609.36

49.1

         其中:工业

2571.65

48.2

第三产业

1981.84

28.7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

971.93

50.0

住宅投资

583.90

20.7

 

工业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城镇工业投资2571.65亿元,增长48.2%,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2.1%。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完成情况较好,分别完成投资179.09亿元、166.15亿元、175.40亿元和327.56亿元,增长16.4 %47.3%25.3%32.7%

非国有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城镇民间投资3154.03亿元,增加1005.52亿元,增长46.8%,高于全省城镇以上投资增幅6.5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243.37亿元,增加44.65亿元,增长22.5%。非国有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72.5%,提高2.2个百分点。

基础建设力度增强。全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71.93亿元,增长 50.0%,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0.7%。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755个,亿元以上项目766个。长白山旅游机场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正式通航。

房地产开发运行平稳。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25.43亿元,增长27.6%。商品房竣工面积1056.00万平方米,下降18.3%;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377.90万平方米,增长6.6%。其中,销售住宅面积1202.82万平方米,增长1.6%。商品房屋空置面积495.69万平方米,下降9.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26亿元,增长24.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39.38亿元,增长24.2%,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44.88亿元,增长24.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27.91亿元,增长23.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54.67亿元,增长28.1%;其他行业零售额1.68亿元,下降36.3%

 

52004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6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速

单位:亿元

  

2008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484.26

24.3

按行业分:

 

 

批发、零售贸易业

2127.91

23.7

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

636.47

31.3

按商品用途分:

 

 

食品类

61.83

36.0

       衣着类

84.22

27.1

       日用类

490.42

24.1

住宿、餐饮业

354.67

28.1

其他行业

1.68

-36.3

按城乡分:

 

 

城市

1939.38

24.2

农村

544.88

24.6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50.2%,家具类增长20.0%,金银珠宝类增长27.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9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2%,日用品类增长37.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成果丰硕。据海关统计,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3.41亿美元,增长29.5%。其中实现出口总值47.72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进口总值85.69亿美元,增长33.0%。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11.41亿美元,增长26.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3.9%

 

7 :全省进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2008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

出口总额

47.72

23.7

 其中:一般贸易

30.80

27.6

    加工贸易

6.69

0.3

进口总额

85.69

33.0

 其中:一般贸易

76.17

33.5

     加工贸易

2.60

-10.5

 

 

 

620042008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08亿美元,增长32.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93亿美元,增长12.2%。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1222.38亿元,增长61.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增长加快。全社会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46.30亿吨公里,增长10.77%;旅客周转量345.35亿人公里,增长7.1%。机场旅客吞吐量384.51万人,增长11.96%

道路基础建设稳步发展。截止2008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749公里,等级公路总里程87099公里(含农村公路),其中,高速公路924公里。2008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122.94万辆,增长11.3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88.47万辆,增长13.5%;私人轿车保有量35.36万辆,增长19.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5.85亿元,增长1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65亿元,增长8.0%;电信业务总量438.20亿元,增长10.5%。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函件6959.20万件,增长6.4%;特快专递652万件,增长15.2%;邮政储蓄平均余额401亿元,增长5.3%。年末全省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00.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21.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46.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75.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3.2/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41.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53.9/百人,增长5.8%。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175.9万户,增长22.7%

720042008年邮电业务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58.65万人次,增长21.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496.92万人次,增长21.4%;接待入境旅游者61.73万人次,增长13.6%;其中,外国人52.46万人次,港澳台同胞9.2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450.80亿元人民币,增长28.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36.10亿元人民币,增长29.6%;旅游外汇收入2.11亿美元,增长17.9%。截止2008年末,全省星级以上宾馆已达23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5家;旅行社48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国内旅行社424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2008年末,全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433.34亿元,比年初增加1034.5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891.01亿元,比年初增加766.93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631.40亿元,比年初增加94.60亿元;人民币消费贷款312.95亿元,比年初增加52.06亿元。全年境内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8036.65亿元,下降12.5%;现金支出18274.06亿元,下降11.9%;累计现金净投放237.42亿元。

8 2008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年末数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6433.34

19.2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

1544.20

13.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3975.62

22.4

其中:人民币

3923.10

23.1

各项贷款余额

4891.01

17.6

其中:短期贷款

2295.44

15.1

中长期贷款

2338.22

16.8

 

8  20042008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9家(含境外),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4家。全年证券市场(A股)直接融资14.33亿元。

保险业务健康发展。截止2008年末,全省境内已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21家,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33家,兼业保险代理机构2150家。全年保费收入158.92亿元,增长36.1%。其中,寿险收入118.66亿元,增长50.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8.03亿元,增长3.5%;财产险收入32.23亿元,增长2.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总额52.98亿元,增长18.8%。其中,寿险给付25.45亿元,增长29.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3.46亿元,增长17.4%;财产险赔款24.07亿元,增长9.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全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22个,其中政府部门所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35个,高等院校所属科研机构17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17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2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2.8万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9人。全省已建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3个,经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个。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度增长,全年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内部)支出50.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96%。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左右。启动实施了汽车关键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玉米生物化工产品及关键技术、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特色优势新药创制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每个专项的投资强度平均达到400万元以上。围绕工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及民生、中药与生物制药等问题,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投入经费4200万元。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全省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5536件和2984件,分别增长5.4%4.5%。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98项,有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1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5件。

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3647份,实现合同成交额19.6亿元。设立了常设技术市场。举办了“吉林省第五届网上科技成果暨专利技术展览交易会”,现场展示各类成果500余项,网上展示5000余项。全省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2家,其中国家级中心3家。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组织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44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219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58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2项,科技引导计划389项,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46项。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694个,国家质量检测中心13个,共监督抽查产品50种,892个批次。共有质量认证机构5个,完成了473户企业16大类1940个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9.93万台件,增长11.5%。截至2008年末,我省已有27个中国名牌产品。

灾害预警和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市(州)以上气象部门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265次,预警信息累计覆盖4245万人次,有效减轻了气象灾害的损失。全年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0架次、地面火箭作业861枚、高炮增雨17685发,累计增雨量9.6亿立方米。共有14个地震台站,2个火山观测站,16口观测井。

测绘事业成效显著。全省测绘系统共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207张,测绘大地基准成果4379点,航空摄影航片6972片,各种分辨率的航空航天影像资料24418.74万平方公里,数字地形图数据36447MB,各种版本地图集(册)235册,各种幅面挂图359张,开发应用系统4项。全省查处地图市场违法案件2件。  

义务教育成果得到提高。由于全省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学龄人口逐渐减少,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和招生数、教师数继续减少。全省小学6450所,减少286所;招生25.94万人,减少0.63万人;在校生150.07万人,减少3.60万人,其中县镇在校生52.59万人,农村在校生65.9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5%。普通初中1232所,减少31所;招生29.09万人,减少0.93万人;在校生90.57万人,减少3.58万人,其中县镇在校生43.42万人,农村在校生25.44万人。

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比重增加。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为75.01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增加0.63万人;招生26.28万人,增加0.60万人。普通高中学校278所,招生15.99万人,在校生48.8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388所,招生10.29万人,在校生26.13万人。获得职业技术证书的人数为3.22万人,增加0.08万人。另有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2812所,注册学生数73.38万人。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得到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1.6%。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招收研究生1.51万人,在学研究生4.29万人。普通高校45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6所,普通专科(高职)院校19所。招收普通本科、专科(高职)学生15.49万人,增加0.80万人,在校生50.41万人,增加3.3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由0.93万人增加到0.99万人,独立学院由0.68万人增加到0.79万人。成人高校经过调整,由17所减少为16所,成人本专科共招生6.66万人,在校生17.89万人。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2027所,在校生为36.51万人,增加1.56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0.58万人,在校生1.77万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15所,各类注册学生0.64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2.62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62所,在校生3.11万人。民办普通初中29所,在校生4.24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6所,在校生2.60万人。民办幼儿园1872所,在园学生13.66万人。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稳步发展。全省有幼儿园为2749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为31.91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46所,招收残疾学生626人,在校生5621人。有独立设置少数民族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2.33万人;普通初中38所,在校生1.24万人;小学96所,在校生2.76万人;幼儿园33所,在园儿童0.4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2008年末,全省有文化馆63个,群众艺术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62个,公共图书馆64个,档案馆89个,博物馆26个。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7881种、期刊237种、报纸78种,共出版各类期刊1.0亿册、图书1.8亿册、报纸9.5亿份。全省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2%;全省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4%;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270.8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136.60万户)。

全省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居民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08年末,全省城市辖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0家,人口覆盖率达91%。全省县(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家,人口覆盖率达81%。全省所有64(加各类开发区)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1216.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72%。共筹集资金9.75亿元;已有512.46万参合农民受益,支付补偿资金8.75亿元,占筹资总额的89.85%。全省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63870例,报告死亡106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33.96/10万,死亡率0.39/10万。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8.68/10万,下降4.14%。婴儿死亡率为7.21‰,上升了9.7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我省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全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71枚金牌、84枚银牌和61枚铜牌。全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新建市州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县区级全民健身中心4个,县区级健身广场31个,街道(社区)健身路径130个,乡镇健身路径141个,435个行政村配建体育器材,新建3个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7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4所国家级体育项目传统校;参与健身活动人数达1195.2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734.21万人,增加4.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454.8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3.21%,提高0.05个百分点。全省人口出生率为6.65‰、死亡率为5.04‰、自然增长率为1.61‰,分别下降0.900.010.8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29.05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2.74元,增长17.7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3元,增长12.4%。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0%,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9.6%。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97平方米,增加0.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94平方米,增加0.73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14.7万户,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1300万平方米,林业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

 

 

9 20042008年我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5.27万人,增长4.7 %。其中参保职工为369.88万人,增长4.5%;离退休人员为155.3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37.42万人,增长24.3 %。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319.11万人,退休人员为131.80万人,城镇居民为486.51万人,增长1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3.71万人,增长2.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4.94万人,增长13.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7.91万人,增长31.3%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共筹集资金21.39亿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27万人,平均补助水平达到130元,比省政府年初制定的100元增加了30元,提高幅度达到53%;农村低保筹集资金4.33亿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80万人,人均年补助水平540元,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420元的目标增加了120元,提高幅度达到50%。全省共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23亿元,救助城乡患病困难群众13.57万人次,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80万人,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5.1万人。

民政事业全面推进。全省城镇各类养老机构625个,总床位3.51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万人,床位使用率达65.7%,城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9.8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5.9亿元,筹集福利公益金5.57亿元。接受“慈善救助双日捐”善款1.08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7.43万吨,下降6.42%,居全国第4位;二氧化硫(SO2)排放量37.75万吨,下降5.38%,与2005年相比首次出现拐点。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省15条江河的53个国省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的占56.5%,有4个断面水质好于去年。松花江流域2个出省境断面稳定达标,辽河流域出省境的六家子断面、四双大桥断面、林家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比2005年下降73%55%66%。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3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4个,总面积223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11.93%。全省共有1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4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个国家级生态村。

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全省发生伤亡事故16504起,减少2564起,死亡2014人,减少307人,分别下降13.5%13.2%。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195起,减少49起,死亡239人,减少35人,分别下降20.1%12.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31人。

2008年,全省交通事故共5782次,下降16.90%,其中死亡1660人,下降11.23%,受伤6691人,下降17.42%,造成财产损失2448万元,下降24.14%2008年共发生火灾10413起,下将10.8%,死亡25人,下降13.79%,受伤2人,下降77.78%,造成财产损失2454万元,下降11.72%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计算基期为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