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2004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重大决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95.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增幅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是近11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1.7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595.74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188.50亿元,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8189元,增加1511元,增长12.4%。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9.8:43.4:36.8调整为20.4∶45.6∶34.0,二三一产业结构得到巩固和发展。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8%,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上年多提高0.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其中:城市上涨3.3%,农村上涨3.5%;服务项目上涨1.3%,消费品上涨4.3%。食品类上涨9.0%。受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9.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还未根本缓解,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稳固;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少。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省农业总产值105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增长幅度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 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粮食总产量达360.68亿斤,增长24.3%,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实现了三个“增长20%”。 林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实现林业产值79.08亿元,增长4.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10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9.7%。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省牧业产值实现3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5.3%;牧业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115.70万头,增长9.5%;牛出栏90.04万头,增长24.1%;家禽出笼3.38亿羽,增长8.0%;牛奶产量11.6万吨,增长6.6%;鲜蛋产量40.81万吨,增长10.1%;肉类总产量220.03万吨,增长9.3%。 渔业生产加快发展。全省实现渔业产值143.13亿元,增长8.0%;水产品总产量157.34万吨,比上年增加11.28万吨,增长7.7%,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1.45万吨,增长19.5%。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改善。全省农用机械总动力1465.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0.98万千瓦,增长18.6%;联合收割机0.72万台,增长1.3倍;农用运输车10.43万辆,增长13.7%。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3.53万吨,增长11.3%;农村用电42.30亿千瓦小时,增长6.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41.59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17.8亿元,增长26.1%,增速同比加快7.9个百分点,实现了比2001年翻一番的目标。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上升0.87个百分点。全省重点培育的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95.1亿元,增长24.6%,其中: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32.5亿元,增长39.5%,总量、增幅均居各行业之首。 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45家,新增413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由1家增加到4家,即: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50.6亿元,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16.8亿元,江铃汽车集团公司101.1亿元,中石化九江分公司100.7亿元。 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省原煤产量1233万吨,比上年增长23.4%;发电量327.8亿千瓦时,增长6.5%;化纤14.6万吨,增长48.6%;服装3.7亿件,增长84.1%;水泥2976万吨,增长30.6%;钢材775万吨,增长17.2%;铜42.4万吨,增长18.9%;冰箱压缩机592万台,增长35.1%。 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改善。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9.3%,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列入考核的7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优于上年;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利润72.2亿元,增长4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117.1亿元,利税203.7亿元,均实现了比2001年翻一番的目标。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工业园区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15个,实际利用外资11.52亿美元,占全省的56.4%。园区实际投产企业5080个,比年初新增1087个;完成工业增加值335.1亿元,增长51.3%;实现销售收入1013亿元,增长65.4%;利润总额61亿元,增长47.8%;实交税金52.9亿元,增长63.5%。全年有27个园区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其中南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销售收入均超过了百亿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施工房屋面积56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8.4亿元,增长36.0%。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城镇投资中,农业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6.0%,高于城镇投资增幅3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5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6.8%,增幅比城镇投资增幅高20.8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34.7%,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09.4亿元,增长15.5%;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投资110亿元,增长40.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增幅比上年回落31.5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非国有投资768.7亿元,比上年增长52.5%,比城镇投资增幅高16.5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的比重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78项,增加9项;计划建成投产项目28项,续建项目24项,计划新开工项目23项,预备项目3项,年度投资212.2亿元,增长23.8%;重点工程的在建项目数、投产项目数和年投资额再创新高,推动全省交通、电力、工业、城建和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五、国内贸易 消费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同比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零售额533.3亿元,增长17.1%;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26.6亿元,增长12.6%。从各类商品销售额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8.6%,化妆品类增长58.8%。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3亿元,增长1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9.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5.4亿元,增长2倍。商品房销售继续大幅度增长,全年共销售商品房面积1020.74万平方米,增长35.2%,其中销售给个人988.27万平方米,占全部销售面积的96.8%。 现代消费业加快发展。超市、连锁店等新兴消费业发展强劲,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年末全省共有限额以上连锁企业18个,全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额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年末全省各类消费品零售交易市场2009个,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69个,成交额463亿元。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2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新签合同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3个。外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73.1%,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从省外引进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际投资额383.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19个。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5.3亿美元,其中:出口19.9亿美元,增长32.5%;进口15.4亿美元,增长50.3%。生产型企业出口首次超过外贸流通企业出口,比重达到56%以上。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的14.3%提高到15.6%;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1倍,占全省出口比重由上年9.1%提高到14.8%。全省进出口企业达到1562家,新增565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19项,比上年增长8.2%;合同金额1.42亿美元,增长12.7%,其中承包工程1.14亿美元,增长25.3%;实际完成营业额1.68亿美元,增长13.3%,其中:承包工程1.13亿美元,增长15.0%;劳务合作0.55亿美元,增长10.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53亿吨公里,增长14.5%,其中:铁路增长15.4%,公路增长12.1%,水运增长12.2%。完成旅客周转量566亿人公里,增长17.5%,其中:铁路增长20.7%,公路增长11.5%。南昌昌北机场被批准为国际机场,已正式对外国籍飞机开放。顺利开通了南昌-广州-新加坡国际航线。南昌-上海-汉城、南昌-上海-洛杉矶国际航线也已获批准。在南昌-香港、香港-台北航线推出了“一票到底,行李直挂”快捷中转服务。南昌国际海铁联运集装箱车站已投入运营。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7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增长10.7%;电信业务总量192亿元,增长52.2%。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47万户,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461万户,增长19.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71万户,增长25.9%。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38.9%,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71万户,比上年增加36万户。 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4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34.21亿元,增长21.0%。旅游外汇收入7975.94万美元,增长68.1%。全年旅游总人数4117.99万人次,增长20.9%,其中,国内旅游者4089.22万人次,增长20.6%;入境旅游者28.77万人次,增长73.8%。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省实现财政总收入3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增收65亿元,实现了四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5.8亿元,增长22.4%。县级财政实力增强,全省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9%,财政总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区)达72个,其中超5亿元的县(市、区)7个。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54.1亿元,增长18.8%,各项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得到保障。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58.3亿元,比年初增加518.6亿元,增长16.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9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18.3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347.7亿元,比年初增加332.1亿元,增长16.5%。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54亿元,比年初增加397.7亿元,增长15.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473亿元,增长4.0%;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203.3亿元,增长33.1%。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06.9亿元,比年初增加62.2亿元,增长42.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4亿元,增长2.7倍。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297.6亿元,增长7.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0067.8亿元,增长7.0%,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229.8亿元,比上年多回笼47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省保费收入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1亿元,增长15.1%;人身险保费收入64.7亿元,增长16.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6.6亿元,增长3.3%,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9.1亿元,增长13.3%;人身险短期赔款和给付金额7.5亿元,下降6.7%。年末全省已有371.75万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20.8万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了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公关项目。年末全省拥有省级重点试验室25个,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个。联创光电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已批准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组建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全年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850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114项,成交额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国民素质稳步提高。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全省“普九”合格率达98%。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1所优质高中改扩建、南昌高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全年全省招收研究生3185人,比上年增加623人,在校研究生7483人,增加1772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18.80万人,增加4.64万人,在校学生48.99万人,增加13.12万人,毕业生6.54万人,增加1.82万人。中等教育稳步发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8.93万人,增加3.42万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8.72万人。全省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217.8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86.2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4%。在托儿童65.81万人。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全年参加高、中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员28.08万人,获得本科、大专毕业证书的分别为6392人和11100人。全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7.9万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省文化事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创造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产品。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6个,文化馆、群艺馆113个,公共图书馆104个,博物馆85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89%,比上年增加0.23个百分点;电视台1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4.86%,比上年增加0.41个百分点。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2658种,共印报纸54747万份,分别比上年增加211种和1684万份。一批优秀文艺、广播影视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其中:舞剧《瓷魂》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并获得5个单项奖;赣剧《詹天佑》荣获“文华新剧目奖”;老年曲艺宜春评话《小平小道》、戏剧抚州独角戏《王妈妈爱鸡》、摄影《母亲归来》同时获得第十三届“群星奖”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076个(包括个体机构),比上年增加675个,其中:医院508个,农村卫生院1539个,疗养院2个,门诊部3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6个,妇幼保健所(站)112个,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9545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80万人,其中:医生5万人,注册护士3.54万人;在农村,有乡村医生27445人,卫生员1035人。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我省体育健儿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夺得了2枚金牌、1个第4名、1个第7名、1个第8名,在第12届残奥会上夺得“1银3铜”,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江西人民争了光。全年我省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33枚金牌、29枚银牌和26枚铜牌;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运会,我省金牌、奖牌数名列榜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2.62亿元,共筹集公益金0.92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职工3939人,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4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7个,比上年增加34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1.0亿元。在全省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11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3.6%;有4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36.4%。在全省监测的15个城市中,建成了6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增加16个;面积达601.7平方公里,增长1.3倍。全省建成了80个烟尘控制区,增加15个;面积达650.5平方公里,增长25.9%。 生态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省已批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含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3个,生态示范县22个,面积88607.6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67.9%。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增加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073.72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84%,提高0.15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全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3.61‰,自然增长率为7.62‰,与上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0.4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47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自1993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了下降趋势,自然增长率自1997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了下降趋势。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83.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24.09万人,占总人口的35.58%。全省男性人口为2206.47万人,女性为2077.10万人;0—14岁人口比重为22.45%,15—64岁人口比重为70.6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2%,老年人口达到296.4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比上年增长9.5%,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953元,增收495元,增长20.1%,同比加快14.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6:1,是1997年以来的首次缩小。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38元,比上年增长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27元,增长11.5%,增幅分别加快0.6和4.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5.6和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全年共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59亿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97亿元,总量居全国首位。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6.2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02万人。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56%,处于调控目标以内。 “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为99.9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5.69亿元,当期养老金支付率100%,社会化发放率99.95%。为12.3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3.1亿元,为10.2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54亿元。清理并偿付拖欠劳动者工资5.09亿元,其中清偿农民工工资4.93亿元,清欠率96.9%。完成4万库区、深山移民扶贫搬迁任务。改善了120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并提高了救助标准;制定了城市特困群众的救助措施,按国家统一部署,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100.5万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7.5亿元,人均领取的补偿额由上年的51.57元提高到55.11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086个,收养人数8.64万人,提供床位10.03万张,社会救济总人数221.42万人。全省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053个,比上年增加799个。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26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558.8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价值,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表示一年内生产的可用于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4)个别数字与年初的快报数略有差距,以正式公报为准。 附表1: 2004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附表2: 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