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河北省统计局
(2005年2月25日)
2004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整体经济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4703.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763.2亿元,增长12.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7%,房地产业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长13.7%。人均GDP在上年突破万元的基础上,达到13017元,比上年增长12.2%,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
![]()  | 
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4.8%。食品类涨价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比上涨10.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个百分点。受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7%。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1%,农、林、牧、渔产品价格呈现全面上涨态势,分别上涨7.1%、12.3%、12.1%和27.0%。
表1 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 
         指标  | 
      
         全 省  | 
      
         | 
      
         | 
    |
| 
         城 市  | 
      
         农 村  | 
      
         
  | 
    ||
|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 
      
         4.3  | 
      
         3.7  | 
      
         4.8  | 
    |
| 
         食品  | 
      
         10.7  | 
      
         10.0  | 
      
         11.6  | 
    |
| 
         粮食  | 
      
         23.7  | 
      
         23.2  | 
      
         24.2  | 
    |
| 
         肉禽及其制品  | 
      
         15.9  | 
      
         16.4  | 
      
         15.2  | 
    |
| 
         蛋类  | 
      
         24.9  | 
      
         24.0  | 
      
         26.0  | 
    |
| 
         水产品  | 
      
         14.1  | 
      
         15.2  | 
      
         12.1  | 
    |
| 
         鲜菜  | 
      
         93.7  | 
      
         93.0  | 
      
         95.0  | 
    |
| 
         烟酒及用品  | 
      
         0.7  | 
      
         2.3  | 
      
         -0.5  | 
    |
| 
         衣着  | 
      
         -3.2  | 
      
         -3.4  | 
      
         -2.9  | 
    |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2.6  | 
      
         -2.9  | 
      
         -2.1  | 
    |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2.2  | 
      
         1.0  | 
      
         3.2  | 
    |
| 
         交通和通讯  | 
      
         -1.4  | 
      
         -1.8  | 
      
         -1.1  | 
    |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2.4  | 
      
         0.8  | 
      
         3.9  | 
    |
| 
         居住  | 
      
         5.9  | 
      
         5.7  | 
      
         6.1  | 
    |
| 
         服务项目  | 
      
         3.5  | 
      
         2.3  | 
      
         4.7  | 
    |
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5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47.1万人,增加25万人。全年有22.1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末增加0.1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从实际出发,坚持积极有为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注重把握宏观调控力度,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食总产量扭转了连续5年减产的局面。农民收入迈上3000元台阶,实现近7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坚持“有保有压”,积极支持符合国家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稳步回落,由一季度的48.8%回落到全年的28.8%。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钢铁行业,年初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1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5.5个百分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成效,金融信贷保持平稳。
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股减持取得突破,国有经济布局继续调整。国有经济比重降低、活力增强。截止2004年底,纯国有工业企业个数由上年的1508家减少到120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财政、金融、投资、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环境,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实缴税金324.2亿元,增长44.2%;民营企业出口创汇38.5亿美元,增长94.9%。
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一线两厢”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线”领跑、“两翼”齐飞的局面。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得到加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够协调,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矛盾突出。
二、农 业
农业实现丰产丰收。种植业出现新变化。粮食播种面积9005.1万亩,比上年增长1.0%,总产量达2480.1万吨,比上年增长3.9%,扭转了连续5年减产的局面;棉花播种面积1003.7万亩,增长15.1%,总产量66.5万吨,增长27.5%,是历史第三高产年;油料播种面积875.4万亩,下降8.0%,总产量154.3万吨,下降5.4%;蔬菜播种面积1623.3万亩,增长1.3%,总产量6187.5万吨,增长4.8%。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40.1万吨、432.9万吨和266.5万吨,分别增长6.7%、4.3%和34.6%。林业、渔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70万亩;水产品产量92.8万吨,增长7.6%。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
| 
         指标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万吨  | 
      
         2480.1  | 
      
         3.9  | 
    
| 
         油料  | 
      
         万吨  | 
      
         154.3  | 
      
         -5.4  | 
    
| 
         其中:花生  | 
      
         万吨  | 
      
         137.9  | 
      
         -7.0  | 
    
| 
         棉花  | 
      
         万吨  | 
      
         66.5  | 
      
         27.5  | 
    
| 
         蔬菜  | 
      
         万吨  | 
      
         6187.5  | 
      
         4.8  | 
    
| 
         鲜果  | 
      
         万吨  | 
      
         1346.3  | 
      
         6.0  | 
    
| 
         其中:园林水果  | 
      
         万吨  | 
      
         877.0  | 
      
         10.0  | 
    
| 
         肉类  | 
      
         万吨  | 
      
         540.1  | 
      
         6.7  | 
    
| 
         其中:猪牛羊肉  | 
      
         万吨  | 
      
         431.1  | 
      
         7.3  | 
    
| 
         禽蛋  | 
      
         万吨  | 
      
         432.9  | 
      
         4.3  | 
    
| 
         牛奶  | 
      
         万吨  | 
      
         266.5  | 
      
         34.6  |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92.8  | 
      
         7.6  |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7%,对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70.1%。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5.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46.0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6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4.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9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13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农村用电量310.8亿千瓦,增长4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2459.2亿元,增长22.2%,为1993年以来最快水平。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为98.4%。
![]()  | 
| 
       指标  | 
    
       增加值(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规模以上工业  | 
    
       2459.2  | 
    
       22.2  | 
  
|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1120.8  | 
    
       9.3  | 
  
| 
       其中:集体企业  | 
    
       189.0  | 
    
       12.4  | 
  
| 
       股份制企业  | 
    
       1353.5  | 
    
       22.0  |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319.0  | 
    
       27.5  | 
  
| 
       其中:轻工业  | 
    
       527.6  | 
    
       9.6  | 
  
| 
       重工业  | 
    
       1931.6  | 
    
       25.9  | 
  
| 
       其中:大中型企业  | 
    
       1795.6  | 
    
       18.6  |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04.6亿元,增长29.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26.5亿元,增长2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89.2亿元,增长13.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06.9亿元,增长60.0%。多数行业盈利水平提高。在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利润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是拉动全省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全省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6.5%。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增强。钢铁、纺织、石油加工、化工、医药、建材、食品七个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55.4%,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62%。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增长9.6%,焦炭增长57.6%,发电量增长15.4%,生铁增长28.3%,钢增长38.7%,成品钢材增长28.3%。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增速为28.5%。
表4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 
         纱  | 
      
         万吨  | 
      
         49.9  | 
      
         2.0  | 
    
| 
         布  | 
      
         亿米  | 
      
         18.2  | 
      
         16.7  | 
    
| 
         软饮料  | 
      
         万吨  | 
      
         155.4  | 
      
         16.5  | 
    
| 
         乳制品  | 
      
         万吨  | 
      
         126.5  | 
      
         30.1  | 
    
| 
         原煤  | 
      
         万吨  | 
      
         7156.1  | 
      
         9.6  |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255.6  | 
      
         15.4  | 
    
| 
         生铁  | 
      
         万吨  | 
      
         5283.5  | 
      
         28.3  | 
    
| 
         钢  | 
      
         万吨  | 
      
         5641.4  | 
      
         38.7  | 
    
| 
         成品钢材  | 
      
         万吨  | 
      
         4697.8  | 
      
         28.3  | 
    
| 
         水泥  | 
      
         万吨  | 
      
         7825.5  | 
      
         20.3  |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3612.3  | 
      
         13.8  | 
    
| 
         化肥(折纯)  | 
      
         万吨  | 
      
         245.8  | 
      
         6.8  | 
    
| 
         汽车  | 
      
         万辆  | 
      
         14.3  | 
      
         28.5  |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5008.1  | 
      
         48.9  | 
    
| 
         照像胶卷  | 
      
         万平方米  | 
      
         214.5  | 
      
         12.5  | 
    
| 
         化学原料药  | 
      
         万吨  | 
      
         32.0  | 
      
         17.2  |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9487万平方米,增长6.4%;房屋竣工面积4083万平方米,下降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城镇投资2438.6亿元,增长37.6%;农村投资776.7亿元,增长10.1%。
表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3215.3  | 
      
         28.8  | 
    
| 
         # 城镇投资  | 
      
         亿元  | 
      
         2438.6  | 
      
         37.6  | 
    
| 
         农村投资  | 
      
         亿元  | 
      
         776.7  | 
      
         10.1  | 
    
| 
         # 建设与改造投资  | 
      
         亿元  | 
      
         1839.0  | 
      
         35.7  | 
    
| 
         房地产投资  | 
      
         亿元  | 
      
         315.9  | 
      
         25.7  |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第一、三产业投入力度加大。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88.5亿元,增长25.4%,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教育、卫生、交通运输、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增速在30—90%。第二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434.9亿元,增长37.1%,其中工业和制造业分别完成投资1352.2亿元和1090.3亿元,分别增长36.1%和35.5%。
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1621.2亿元,增长39.9%;利用外资58.5亿元,增长79.2%,表明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增强。
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大中型建设项目投资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6.5%。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电力等建设均迈出较大步伐,港口、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河北国华定洲电厂一期、衡水恒兴发电二期、唐钢超薄热带深加工、首钢200万吨钢搬迁、京承高速公路、黄骅港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22.9亿元,增长15.8%,为1998年以来最快水平。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零售额1240.6亿元,增长16.6%;农村零售额1282.3亿元,增长15.2%。各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16.9亿元,增长16.6%;餐饮业零售额289.2亿元,增长23.9%。
![]()  |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年进出口总额1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进口总额41.9亿美元,增长37.2%;出口总值93.4亿美元,增长57.6%,为1990年以来最快水平。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64.1%,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80.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59.1%和66.7%。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对各大洲出口全面增长,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往来日益密切。
![]()  | 
表6 全省进出口情况
| 
         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35.3  | 
      
         50.7  | 
    
| 
         # 进口总额  | 
      
         亿美元  | 
      
         41.9  | 
      
         37.2  | 
    
| 
         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93.4  | 
      
         57.6  | 
    
| 
         #初级产品  | 
      
         亿美元  | 
      
         18.6  | 
      
         35.6  | 
    
| 
         工业制成品  | 
      
         亿美元  | 
      
         74.8  | 
      
         64.1  | 
    
| 
         #一般贸易  | 
      
         亿美元  | 
      
         81.5  | 
      
         63.4  | 
    
| 
         加工贸易  | 
      
         亿美元  | 
      
         11.3  | 
      
         28.1  | 
    
| 
         #亚洲  | 
      
         亿美元  | 
      
         43.3  | 
      
         56.1  | 
    
| 
         日本  | 
      
         亿美元  | 
      
         11.1  | 
      
         47.1  | 
    
| 
         韩国  | 
      
         亿美元  | 
      
         9.8  | 
      
         59.2  | 
    
| 
         非洲  | 
      
         亿美元  | 
      
         3.7  | 
      
         54.9  | 
    
| 
         拉丁美洲  | 
      
         亿美元  | 
      
         2.3  | 
      
         78.1  | 
    
| 
         欧洲  | 
      
         亿美元  | 
      
         31.8  | 
      
         65.1  | 
    
| 
         欧盟  | 
      
         亿美元  | 
      
         13.4  | 
      
         22.7  | 
    
| 
         北美洲  | 
      
         亿美元  | 
      
         11.1  | 
      
         43.2  | 
    
| 
         美国  | 
      
         亿美元  | 
      
         1.2  | 
      
         24.9  | 
    
| 
         大洋洲  | 
      
         亿美元  | 
      
         1.1  | 
      
         37.2  |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2亿美元,增长45.5%,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快水平。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到位外资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80.0%。新批合同项目594个,增长3.7%;合同外资额21.5亿美元,增长9.3%。
表7 主要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 
         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万美元  | 
      
         8941  | 
      
         183.8  | 
    
| 
         食品制造业  | 
      
         万美元  | 
      
         2657  | 
      
         -48.0  | 
    
| 
         医药制造业  | 
      
         万美元  | 
      
         4083  | 
      
         -39.5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万美元  | 
      
         31757  | 
      
         208.6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万美元  | 
      
         8218  | 
      
         16.8  |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万美元  | 
      
         15028  | 
      
         140.4  |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万美元  | 
      
         14118  | 
      
         226.8  | 
    
| 
         房地产业  | 
      
         万美元  | 
      
         13911  | 
      
         208.2  | 
    
对内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年引进省外技术4777项,比上年增长11.8%;引进资金420.3亿元,增长28.0%;引进人才4.1万人,增长7.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金额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6%;完成营业额2.7亿美元,增长31.2%。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7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25.5%;旅客周转量增长21.1%。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两亿吨,达22515万吨,增长25.1%。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02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06公里,分别增长7.4%和1.5%。另外,村道达到57084公里。
表8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 
       指标  | 
    
       单位  | 
    
       绝对量  | 
    
       比上年增长(%)  | 
  
| 
       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3796.1  | 
    
       25.5  | 
  
| 
       其中:铁路  | 
    
       亿吨公里  | 
    
       1955.5  | 
    
       9.4  | 
  
| 
       公路  | 
    
       亿吨公里  | 
    
       658.6  | 
    
       11.3  | 
  
| 
       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945.4  | 
    
       21.1  | 
  
| 
       其中:铁路  | 
    
       亿人公里  | 
    
       479.1  | 
    
       24.8  | 
  
| 
       公路  | 
    
       亿人公里  | 
    
       466.3  | 
    
       17.6  | 
  
| 
       港口吞吐量  | 
    
       万吨  | 
    
       22515  | 
    
       25.1  |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43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邮政业务量22.3亿元,增长6.2%;电信业务量409.7亿元,增长50.5%。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45.3万门,比上年末增加314.8万门,增长18.2%;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578万户,增长17.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97.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80.6万户,分别增长22.7%和12.0%;移动电话用户1606万户,增长28.2%。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184万户,增长22.8%,电话普及率达47部/百人。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游客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倍,旅游外汇收入1.9亿美元,增长1.3倍;接待国内游客7226.7万人次,增长20.8%,创收334.6亿元,增长26.2%。旅游业总收入350.4亿元,增长70.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78.3 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增幅为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7.8亿元,增长21.4%。财政支出753.2亿元,增长16.5%。
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4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2%;各项贷款余额6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331.7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9.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46.0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9.6亿元,分别增长57.6%、15.6%和4.4%。各项赔款和给付36.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3.2亿元,寿险赔付8.8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4.8亿元,分别增长28.9%、30.5%和33.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研究生招生6491人,增长29.3%,在学研究生14932人,增长33.7%。普通高等学校87所,招生23.9万人,比上年增长17.1%,在校学生69.7万人,增长21.2%。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2.1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33.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32.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4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幼儿园在园幼儿108.5万人。
表9 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 
       指标  | 
    
       学校数(个)  | 
    
       招生数(万人)  | 
    
       在校生数(万人)  | 
    
       毕业生数(万人)  | 
  
| 
       普通高等学校  | 
    
       87  | 
    
       23.9  | 
    
       69.7  | 
    
       14.3  | 
  
| 
       中等专业学校  | 
    
       341  | 
    
       11.8  | 
    
       32.1  | 
    
       12.8  | 
  
| 
       普通中学  | 
    
       4917  | 
    
       172.4  | 
    
       532.9  | 
    
       173  | 
  
| 
       职业中学  | 
    
       313  | 
    
       12.9  | 
    
       33.7  | 
    
       6.9  | 
  
| 
       技工学校  | 
    
       173  | 
    
       4.2  | 
    
       8.3  | 
    
       2.0  | 
  
| 
       小学  | 
    
       22593  | 
    
       71.5  | 
    
       547  | 
    
       128.1  | 
  
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科技投入增加。全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42.5亿元,增长1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48%。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5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1万人,比上年增长3.8%。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153家。全年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6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3项,其中在建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37项,新增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23项。科技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55项。专利申请量5647件,授权量3407件。技术市场活跃。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22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8%和7.0%。
表10 2000年以来科技成果情况
| 
       指标  | 
    
       单位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 
       省级登记的科技研究成果  | 
    
       项  | 
    
       1223  | 
    
       942  | 
    
       1009  | 
    
       1011  | 
    
       1155  | 
  
| 
       其中:国际领先  | 
    
       项  | 
    
       22  | 
    
       24  | 
    
       23  | 
    
       35  | 
    
       30  | 
  
| 
       国际先进  | 
    
       项  | 
    
       224  | 
    
       192  | 
    
       206  | 
    
       241  | 
    
       218  | 
  
| 
       国内领先  | 
    
       项  | 
    
       583  | 
    
       514  | 
    
       519  | 
    
       554  | 
    
       587  | 
  
| 
       国内先进  | 
    
       项  | 
    
       278  | 
    
       165  | 
    
       150  | 
    
       143  | 
    
       121  |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3个,累计完成对1000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5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77万台件。全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6个。有地震台站28个,地震遥测台网40个。有4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测绘部门审核地图50件。全省省级地质环境监测站12个,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7起。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9个,文化馆97个,公共图书馆148个,博物馆44个,档案馆205个。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2座。有线电视用户419.1万户。电视剧产量15部。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5.2亿份,各类杂志4539.7万册,图书1.9亿册。
表11 2000年以来广播电视及出版物情况
| 
       指标  | 
    
       单位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 
       广播人口覆盖率  | 
    
       %  | 
    
       97.9  | 
    
       98.4  | 
    
       98.4  | 
    
       98.4  | 
    
       98.4  | 
  
| 
       电视人口覆盖率  | 
    
       %  | 
    
       97.4  | 
    
       98.1  | 
    
       98.1  | 
    
       98.3  | 
    
       98.4  | 
  
| 
       杂志出版量  | 
    
       万册  | 
    
       5200  | 
    
       5000  | 
    
       5900  | 
    
       4600  | 
    
       4540  | 
  
| 
       图书出版量  | 
    
       亿册  | 
    
       3.1  | 
    
       2.8  | 
    
       3.0  | 
    
       2.5  | 
    
       1.9  | 
  
| 
       报纸出版量  | 
    
       亿份  | 
    
       9.0  | 
    
       9.2  | 
    
       10.6  | 
    
       5.7  | 
    
       5.2  |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80%以上的疾控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良好效果,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45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25个;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其中医生8.4万人,护师、护士4.8万人;床位16.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5.3万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6个,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86个,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乡镇卫生院1966个,床位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5%,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3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金牌46枚,银牌41枚,铜牌50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省总人口达到6808.75万人。其中男性3479.61万人,女性3329.14万人。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年出生人口81.33万人,出生率为11.98‰;死亡人口42.02万人,死亡率为6.19‰;净增人口39.3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79‰,比上年提高0.63个千分点。
表12 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 
       年末总人口  | 
    
       6808.8  | 
    
       ——  | 
  
| 
       其中:男性  | 
    
       3479.61  | 
    
       51.1  | 
  
| 
       女性  | 
    
       3329.14  | 
    
       48.9  | 
  
| 
       其中:0-14岁  | 
    
       1188.13  | 
    
       17.45  | 
  
| 
       15-64岁  | 
    
       5076.60  | 
    
       74.56  | 
  
| 
       65岁及以上  | 
    
       544.02  | 
    
       7.99  | 
  
![]()  | 
![]()  | 
| 
       指标  | 
    
       单位  | 
    
       绝对量  | 
    
       比上年增长(%)  | 
  
| 
       城镇居民家庭  | 
    
       | 
    
       |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7951.3  | 
    
       9.8  | 
  
| 
       人均消费性支出  | 
    
       元  | 
    
       5819.2  | 
    
       7.0  | 
  
|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 
    
       平方米  | 
    
       19.3  | 
    
       2.3  | 
  
| 
       农村居民家庭  | 
    
       | 
    
       |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3171.1  | 
    
       11.1  |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元  | 
    
       1834.9  | 
    
       14.7  | 
  
|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 
    
       平方米  | 
    
       26.1  | 
    
       2.1  |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2.5万人,比上年增加89.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63.6万人,参保退休108.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479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8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511.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171.9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省8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6.0万张,收养各类人员4.1万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达1.0万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50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8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0.16亿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耕地总资源继续减少。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6441.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5.0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6000.6千公顷,增长0.2%,呈现恢复性增长。建设占用耕地6781公顷,生态退耕43581公顷,分别减少2273公顷和139151公顷。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监测的11个省辖市建成区中,有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有7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88个,达标面积994.7平方公里。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137个,面积达1509.5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省自然保护区达25个,总面积46.3万公顷;建成生态示范区5个。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进展良好。
注:1、本公报2004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省生产总值、人均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