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4.3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919.3亿元,增长10.7%。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省上下以发展龙型经济为切入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6.2:50.3:33.5调整为16.4:49.2:34.4。畜牧、蔬菜、果品业及钢铁、医药等龙型经济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比重有新的提高,旅游、商贸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交通通讯、城镇建设、社区服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扭转了上年的下降趋势,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分别上涨0.4%和0.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0.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0.2%。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年末从业人员33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05万人,减少4.4%。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18.2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综合竞争实力偏弱;就业压力加大,职工收入偏低;投资需求增速较慢,部分企业亏损增加等。
二、农 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省农业继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围绕培育壮大畜牧、蔬菜、果品业等龙型经济,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新成效,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7.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943.4万亩,比上年调减4.2%,总产量2491.8万吨,减产2.3%;棉花播种面积627.8万亩,比上年增加166.7万亩,总产量41.9万吨,增长39.7%;油料播种面积947.6万亩,总产量153.8万吨,增长4.7%。蔬菜面积继续扩大,播种面积达1388.6万亩,增长6.9%,总产量4892.6万吨,增长9.8%;鲜果产量1074.8万吨,增长5.3%。
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449.4万吨,比上年增长3.2%;禽蛋产量369.6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107.4万吨,增长27.5%。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84.9万吨,比上年增长4.9%。
造林绿化事业发展较快。加强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建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不含鲜果)32.4万公顷,退耕造林面积1.1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7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加大农田水利、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48.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24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农村用电量184.1亿千瓦,增长2.0%。农用拖拉机138.8万台,增长1.9%;联合收割机4.4万台,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215.9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635.9亿元,增长7.1%;集体工业企业225.8亿元,增长10.8%;股份制企业462.5亿元,增长1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8.5亿元,增长9.9%。大中型企业增加值662.0亿元,增长7.0%。轻工业增加值383.5亿元,增长10.0%;重工业增加值832.4亿元,增长10.8%。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产销率为9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龙型经济带动作用增强,省政府确定的钢铁、食品、医药、化工、机械、新型建材龙型工业实现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均占全省工业的50%以上。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批传统骨干企业通过改造升级呈现出新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4%。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名牌产品、市场畅销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乳制品增长20.6%,化学原料药增长14.9%,水泥、生铁、成品钢材等投资类产品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2.6%、25.0%和39.2%。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工业实现利润194.3亿元,增长7.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94.7亿元,增长4.3%,其中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34.7亿元,增长5.1%;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3亿元,增长1.3%。
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工业战线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去年初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企业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力度加大,大公司大集团建设、放活中小企业和兼并破产工作顺利进行。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6714.2万平方米,增长7.3%;房屋竣工面积3530.3万平方米,增长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规模。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1.9亿元,比上年增长5.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085.4亿元,增长3.6%;集体经济投资538.5亿元,增长7.8%;城乡个人投资318.1亿元,增长6.1%。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591.8亿元,比上年下降5.2%;更新改造投资339.6亿元,增长11.0%;房地产投资141亿元,增长30.1%。
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在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取得成效。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30.1亿元,增长57%;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完成投资222.6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投入力度加大,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16.7%,科研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8倍;邮电通讯业投资增长44.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邯峰电厂二号机组、承钢高效连铸及轧坯改造、黄骅一期工程、河北天然气一期、崔家寨煤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强了消费信心,促进了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市场的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城市市场增速快于农村,分别实现零售额837.2亿元和941亿元,分别增长11.7%和8.9%。个体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实现零售额898.6亿元,增长10.7%;股份制和股份合作企业发展迅速,零售额分别增长80.8%和64.8%;国有企业零售额下降0.7%;集体企业零售额增长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40亿元,增长10.6%;餐饮业零售额189.1亿元,增长16.3%;制造业零售额151.7亿元,增长8.1%;农业生产者零售额153.1亿元,增长4.2%;其他行业零售额44.3亿元,增长3.5%。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新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大商场、大市场的主导作用日趋增强。仓储式商店、连锁店、超级市场等新的经营业态蓬勃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年末全省商品交易市场达481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252个。商品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市场成交额2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5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进口总额17.8亿美元,增长16.6%;出口总额39.6亿美元,增长6.7%;一般贸易出口33.5亿美元,增长10.8%,工业制成品出口26.8亿美元,增长3.5%,机电产品出口6.1亿美元,增长8.1%。加大出口市场开拓力度,对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主要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1%、18.9%和2.6%,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8.0%和20.1%。出口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展,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分别增长12.9%、9.4%和1.5倍。
利用内外资保持一定规模。全省实际利用内外资总额276.3亿元,增长1.9%。其中,利用内资198.9亿元,增长27.6%;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下降32.9%。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增长37.7%。技术和人才引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引进省外技术3520项,增长0.7%;引进人才2.9万人,增长13.5%。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年开发区引进外资3.2亿美元,增长6.7%,占全省利用外资的比重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较快。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完成营业额1.3亿美元,增长41.4%。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63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5.6%。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760.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7%。其中,铁路1613亿吨公里,增长9.4%;公路608亿吨公里,增长9.5%。旅客周转量完成849.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5%。其中,铁路402.6亿人公里,增长6.7%;公路445.3亿人公里,增长9.8%。石家庄民航机场航线达23条,年运送旅客10.7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12558万吨,比上年上升16.6%。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7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8.4%。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98万门,增长12.9%。移动电话用户540.4万户,增长50.4%;住宅电话用户796万户,增长40.4%。全省电话普及率为22.2部/百人。农村95.5%的行政村通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28万户,增长2倍。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春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假日经济等因素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游客4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增长13.1%;接待国内游客5315.9万人次,增长9.4%,创收234.4亿元,增长16.3%。旅游业总收入246.6亿元,增长1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通过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3.8亿元,增长14.1%。财政支出510.6亿元,增长22.9%。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继续发挥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24.5亿元,比年初增加600.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364.2亿元,比年初增加409.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540.5亿元,比年初增加403.5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99.1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保费收入76.4亿元,增长3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4亿元,增长9.2%;寿险保费收入48.4亿元,增长51.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6亿元,增长25.6%。赔付金额26.8亿元,增长22.8%。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3亿元,增长7.9%;寿险赔付金额11.9亿元,增长41.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9亿元,增长39%
科技队伍不断扩大。年末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9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7.1万人,比上年增长0.3%。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240个。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全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5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25.6亿元,增长6.8%。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取得省级登记的科技成果942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24项,国际先进水平的192项,国内领先的514项,国内先进的165项。受理专利申请4693件,比上年增长22%;授权专利2790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886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7亿元。
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省普通高等学校67所,在校生35.1万人,比上年增长38.8%;科研单位和普通高校在学研究生6603人,增长54.9%。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有了新发展,“民办公助”二级学院试点初见成效。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1所,招生6.1万人,在校生22.7万人;成人高校16所,招生9.9万人,在校生22.8万人,比上年增加7.3万人;农、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2.9万人,增加1.3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5.2万人。“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普通中学在校生501.8万人,小学在校生747.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幼儿园在园幼儿74.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0个,文化馆166个,公共图书馆148个,博物馆43个,档案馆208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4%。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1%。电视剧产量9部,生产故事片1部。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31个。全年出版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报纸9.2亿份,各类杂志5000万册,图书2.8亿册。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取得了可喜成果,艺术专业领域共获得国家级和国际奖项40余项,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528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4万人,床位17.3万张。拥有县级以上医院77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3个,妇幼卫生机构161个,乡镇卫生院2967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省运动健儿在洲际以上重大比赛中获奖牌41枚,其中金牌25枚,有1人超2项世界纪录。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金牌12枚、银牌10.5枚、铜牌10.5枚。奖牌总数和总分数分别居全国第11位和第8位,比上届提高5位和1位。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新阶段。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699.1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16‰,自然增长率为4.98‰,分别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和0.11个千分点。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达5336.5万人,占79.7%;非农业人口为1362.6万人,占20.3%。男性人口为3409.9万人,占50.9%;女性人口为3289.3万人,占49.1%。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04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89个,环境监测人员2114人。自然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区达15个,总面积16.3万公顷;建成生态示范区12个,面积268.2万公顷。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562个,总投资3.7亿元。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环京津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城市中共建成148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382.9平方公里;建成7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931.4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落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增资政策,加强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4.8元,比上年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2603.6元,增长5%。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5.8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4.1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和1.2平方米。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完善,两个“确保”基本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基本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全省18.8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13.2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达49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达145.7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6%。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比重达到52.4%。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5万张,收养3.4万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达1.04万个,社区服务中心269个。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