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年科技部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启动实施了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4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新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有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18项,比上年增加6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数126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2项,应用技术成果104项。签定技术合同579项,比上年增加22项;成交金额1.89亿元,增加1.23亿元。专利申请2943件,授权专利1728件。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贵州”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开发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24个,博物馆22个,文化馆85个,公共图书馆92个。省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等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解决了62个县城居民及周边地区农民群众长期听不到或听不好广播节目的问题。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38.23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6.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8%,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0.7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开工建设了4360所村卫生室,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切实加大了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氟(砷)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完成了25万户炉灶改良任务,使90多万人解除或减轻了氟中毒危害。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全省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96项,比上年增加25项;获得世界冠军3个,比上年增加2个,并成功实现了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山地运动会等全国性赛事,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0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人 口
 
  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2008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3.49‰,死亡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2‰。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为37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64万人。
 
表17  2008年常住总人口及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重(%)  | 
| 
 年末常住总人口  | 
 3793.00  | 
 100.0   | 
| 
        其中:城镇人口  | 
 1104.14  | 
 29.1   | 
| 
               乡村人口  | 
 2688.86  | 
 70.9   | 
| 
         其中:男性人口  | 
 1971.11  | 
 52.0   | 
| 
               女性人口  | 
 1821.89  | 
 48.0   | 
 
        十二、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长。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8.7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349.2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0.6%,其中,食品类下降1.5%,衣着类下降4.4%,居住类增长8.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增长9.6%,医疗保健类增长32.0%,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3%,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下降11.2%。
 
  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摄像机、空调等耐用消费品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63.7%、13.7%和10.6%。
 
表18  200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沐浴热水器  | 
 台  | 
 69.36  | 
 1.1   | 
| 
 家用空调器  | 
 台  | 
 16.25  | 
 10.6   | 
| 
 摄像机  | 
 架  | 
 4.99  | 
 13.7   | 
| 
 家用电脑  | 
 台  | 
 43.37  | 
 7.4   | 
| 
 移动电话  | 
 部  | 
 163.27  | 
 1.5   |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18.85  | 
 -2.6   | 
| 
 电冰箱            | 
 台  | 
 92.54  | 
 -1.8   | 
| 
 家用汽车  | 
 辆  | 
 3.29  | 
 63.7   |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95平方米。
  农民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9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9%。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165.7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4%。
 
  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57.3%和31.6%。
 
表19  2008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洗衣机  | 
 台  | 
 36.40  | 
 8.3  | 
| 
 摩托车  | 
 辆  | 
 19.60  | 
 14.0   | 
| 
 彩色电视机  | 
 台  | 
 74.60  | 
 2.3  | 
| 
 热水器  | 
 台  | 
 3.40   | 
 13.3  | 
| 
 移动电话  | 
 部  | 
 53.80  | 
 57.3  | 
| 
 电冰箱  | 
 台  | 
 12.90  | 
 31.6  |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人均住房面积为25.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
  十三、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年末,全省从业人员为2292.1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2.0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53万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69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2.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
 
表20:2008年从业人员情况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从业人员  | 
 万人  | 
 2292.12  | 
 0.5  | 
|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  | 
 万人  | 
 472.03  | 
 3.1  | 
| 
        其中:第一产业  | 
 万人  | 
 1630.00   | 
 -0.3  | 
| 
              第二产业  | 
 万人  | 
 217.10   | 
 1.0   | 
| 
              第三产业  | 
 万人  | 
 445.02   | 
 3.4  | 
| 
 从业人员结构:  | 
    | 
    | 
    | 
| 
        其中:第一产业  | 
 %  | 
 71.1  | 
 -0.6个百分点  | 
| 
              第二产业  | 
 %  | 
 9.5  | 
 0.1个百分点  | 
| 
              第三产业  | 
 %  | 
 19.4  | 
 0.5个百分点  | 
| 
 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  | 
 万人  | 
 11.37  | 
 -6.3  | 
|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98  | 
 0.03个百分点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7个市(州、地),参保人数达到10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到92.1%。廉租住房制度进一步健全,新增解决4.4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季度人均补助标准提高55元,保障人口数为324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54.5万人享受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44元。全省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8.5万人,比上年增加68.77万人。
表21  2008年社会保险情况
                                                      单位:万人
|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重(%)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 
 210.00  | 
 2.0  | 
| 
        其中:职工  | 
 151.00  | 
 1.1  | 
| 
                     离退休人员  | 
 59.00  | 
 4.4  | 
|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 
 123.00  | 
 11.3  | 
|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 
 136.50  | 
 1.5  | 
|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 
 1.25  | 
 -11.9  | 
|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 
 248.00  | 
 8.7  | 
| 
 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 
 134.00  | 
 50.4  |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1.95万张,全年收养人数为1.25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为510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亿元,比上年增长13%;直接接受社会捐赠6.5亿元。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194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新增3.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启动了地质灾害户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69所农村中小学搬迁计划。
  十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循环经济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54个和0.92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1%。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3.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30.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6.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出境河流水质达标率为83.3%。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全部取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2007年之后继续实现“双降”。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林业灾后重建步伐较快,全年恢复植被24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扎实推进。启动实施了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0平方公里。全省已获批准的国家生态示范区6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14个,均比上年增加1个。共有自然保护区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6.0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1.5%。
 
表22  2008年生态建设情况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营造林面积  | 
 万公顷  | 
 20.11   | 
 15.6   | 
| 
 其中:新封山育林面积  | 
 万公顷  | 
 13.39   | 
 45.4   | 
| 
        造林面积  | 
 万公顷  | 
 6.72   | 
 -17.8   | 
| 
   其中:退耕地造林和荒山造林面积  | 
 万公顷  | 
 2.00   | 
 -66.7   | 
| 
        天保工程封山育林  | 
 万公顷  | 
 3.81   | 
 10.4   | 
| 
        防护林体系工程  | 
 万公顷  | 
 1.60   | 
 20.3   | 
| 
        森林植被恢复费造林  | 
 万公顷  | 
 2.14   | 
 17.6   | 
 
        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以煤矿、交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连续五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全年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为0.7%,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2.0%和6.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和0.6%。
  2008年,在各种灾害的严峻考验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下,全省经济继续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成绩来之不易。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受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行业增长放缓;外出务工难度加大,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压力;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外源经济发展严重不足,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整体不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等。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4)自2008年开始,根据全国统一规定,全省人口数按常住半年及以上口径公布,按此口径,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793万人。据省公安厅统计,2008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036.75万人。
 
  (5)按现行国家统计制度规定,人均生产总值(GDP)按常住半年及以上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