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2012年3月1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3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5亿元,增长11.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25.6亿元,增长13.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8.2%,房地产业增加值124.2亿元,增长5.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48.17∶37.29调整为13.51∶50.28∶36.2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1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03和1.08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乡就业人员1500.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1.5万人,比上年增长5.50%。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9%,其中城市上涨6.0%,农村上涨5.7%。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指 标 |
全省 |
|
城市 |
农村 |
居民消费价格 |
5.9 |
6.0 |
5.7 |
食品 |
11.4 |
11.9 |
10.5 |
#粮食 |
10.5 |
11.9 |
8.5 |
肉禽及其制品 |
22.4 |
23.5 |
20.6 |
油脂 |
14.1 |
14.3 |
13.9 |
鲜蛋 |
16.1 |
16.9 |
13.9 |
鲜菜 |
3.3 |
4.7 |
0.3 |
鲜果 |
15.1 |
17.1 |
10.9 |
烟酒及用品 |
1.8 |
3.2 |
0.6 |
衣着 |
1.3 |
0.6 |
2.6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1.6 |
1.1 |
2.7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5.8 |
4.5 |
8.1 |
交通和通信 |
1.1 |
0.5 |
2.0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2.9 |
2.1 |
4.1 |
居住 |
5.7 |
7.4 |
2.7 |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5.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4.7%,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12.9%。
表2 2011年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
指 标 |
2011年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11.0 |
石油加工、冶炼及核燃料加工业 |
17.3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7.4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7.4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15.1 |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
4.7 |
农产品生产价格 |
12.9 |
谷物 |
17.7 |
棉花 |
13.1 |
油料 |
4.7 |
饲养动物及其产品 |
17.8 |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1014.6万吨,比上年增产5.87%。其中,夏粮产量319.5万吨,减产3.42%;秋粮产量695.1万吨,增产10.77%。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3.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3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9万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35.11万公顷,增加0.54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48万公顷,减少0.03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1.54万公顷,增加2.04万公顷。
年末大牲畜存栏657.64万头(只),比上年末增长1.95%;牛、羊存栏分别为498.38万头和1898.59万只,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75%和4.41%。牛、羊出栏分别为169.49万头和1062.7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52%和1.00%。猪存、出栏分别为621.59万头和679.7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1.32%。
全年肉类总产量88.46万吨,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5.54%和0.96%。牛奶产量47.16万吨,比上年增长6.67%;绵羊毛产量2.90万吨,增长5.45%。全年水产品产量1.31万吨,比上年增长6.50%。
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0.53%;烤烟产量0.99万吨,减产1.98%;油料产量63.44万吨,减产0.95%;水果产量330.84万吨,增产10.48%;蔬菜产量1320.60万吨,增产6.89%;药材产量61.94万吨,增产17.64%。
表3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014.6 |
5.87 |
油料 |
63.44 |
-0.95 |
#油菜籽 |
33.03 |
-0.57 |
棉花 |
7.60 |
0.53 |
甜菜 |
18.27 |
-17.03 |
烤烟 |
0.99 |
-1.98 |
药材 |
61.94 |
17.64 |
水果 |
330.84 |
10.48 |
蔬菜 |
1320.60 |
6.89 |
肉类 |
88.46 |
1.94 |
#牛肉 |
17.71 |
5.54 |
羊肉 |
16.79 |
0.96 |
牛奶 |
47.16 |
6.67 |
绵羊毛 |
2.90 |
5.45 |
水产品 |
1.31 |
6.50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8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20%,比上年回落1.10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5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67亿元,增长10.6%;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3.76亿元,增长1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60亿元,增长8.4%。
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2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558.74亿元,增长15.4%。
全年发电量1027.9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9.86%;原煤4700.65万吨,增长3.37%;原油502.66万吨,增长31.54%;原油加工量1613.53万吨,增长16.62%;粗钢产量819.80万吨,增长23.79%;钢材812.75万吨,增长16.24%;水泥2746.82万吨,增长13.78%;十种有色金属219.23万吨,增长14.46%。
表4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卷烟 |
万箱 |
82 |
2.50 |
原煤 |
万吨 |
4700.65 |
3.37 |
原油 |
万吨 |
502.66 |
31.54 |
天然气 |
万立方米 |
8146 |
-21.25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1613.53 |
16.62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027.91 |
29.86 |
#水电 |
亿千瓦小时 |
236.63 |
-9.79 |
粗钢 |
万吨 |
819.80 |
23.79 |
钢材 |
万吨 |
812.75 |
16.24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219.23 |
14.46 |
#铝 |
万吨 |
117.41 |
12.46 |
镍 |
万吨 |
12.70 |
-2.16 |
铜 |
万吨 |
62.54 |
39.63 |
铅 |
万吨 |
1.91 |
-29.00 |
锌 |
万吨 |
24.42 |
3.87 |
水泥 |
万吨 |
2746.82 |
13.78 |
硫酸 |
万吨 |
258.72 |
4.74 |
纯碱 |
万吨 |
18.98 |
38.95 |
烧碱 |
万吨 |
24.75 |
14.11 |
乙烯 |
万吨 |
69.39 |
-0.13 |
化肥(折100%) |
万吨 |
62.17 |
-23.55 |
化学农药 |
万吨 |
0.14 |
7.69 |
发电设备 |
万千瓦 |
4.15 |
17.56 |
集成电路 |
亿块 |
65.28 |
18.63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79.34亿元,增长4.9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08.33亿元,增长2.25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01.23亿元,增长2.46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9.35,比上年提高53.40点。
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煤炭和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6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3.42%;实现利润211.90亿元,增长10.3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84%。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6.98亿元,增长17.27%;实现利润18.84亿元,增长35.73%。
表5 2011年重点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
工业增加值 |
利润总额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石化工业 |
560.08 |
9.97 |
52.83 |
-28.05 |
有色工业 |
265.93 |
18.11 |
67.70 |
47.17 |
电力工业 |
214.69 |
20.20 |
0.85 |
-75.85 |
冶金工业 |
210.70 |
22.42 |
26.54 |
48.93 |
食品工业 |
171.32 |
21.98 |
18.62 |
14.51 |
煤炭工业 |
125.78 |
6.40 |
26.52 |
25.57 |
装备制造业 |
116.98 |
17.27 |
18.84 |
35.73 |
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利润36.44亿元,比上年下降53.9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50亿元,增长28.7%,实现利润15.06亿元,增长0.1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9.58亿元,增长20.6%,实现利润23.87亿元,增长39.7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4.69亿元,增长20.2%,实现利润0.85亿元,下降75.8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7.56亿元,增长18.5%,实现利润59.99亿元,增长53.1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1.89亿元,增长15.6%,亏损64.29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6.13亿元,下降2.9%,实现利润0.96亿元,下降84.88%。
建筑业:全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省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5亿元,增长1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0.1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873.72亿元,增长40.25%;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06.52亿元,增长39.03%。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75.64%;第二产业投资1915.25亿元,增长33.27%,其中工业投资1451.60亿元,增长24.88%;第三产业投资1823.08亿元,增长46.10%。
表6 2011年分行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行 业 |
投资额 |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
135.39 |
75.64 |
采矿业 |
213.83 |
56.61 |
制造业 |
756.98 |
52.27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480.79 |
-9.06 |
建筑业 |
463.65 |
68.7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7.90 |
22.9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34.19 |
59.58 |
批发和零售业 |
97.35 |
76.75 |
住宿和餐饮业 |
40.79 |
79.16 |
金融业 |
8.75 |
190.75 |
房地产业 |
258.98 |
74.3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7.20 |
-31.44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24.32 |
7.3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62.50 |
109.83 |
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 |
6.83 |
-2.66 |
教育 |
66.44 |
12.71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50.03 |
37.9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0.65 |
33.12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34.27 |
35.27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行业分,制造业投资756.98亿元,比上年增长52.2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80.79亿元,下降9.06%;建筑业投资463.65亿元,增长68.73%;房地产业投资258.98亿元,增长74.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62.50亿元,增长109.83%。
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6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1%,其中住宅投资258.06亿元,增长37.32%。房屋施工面积381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71%;房屋竣工面积655.99万平方米,增长9.58%。商品房销售面积815.89万平方米,增长7.85%;商品房销售额276.95亿元,增长21.5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交通运输: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791.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45%;旅客周转量594.56亿人公里,增长16.67%。其中:铁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1143.60亿吨公里,增长5.60%,旅客周转量314.57亿人公里,增长14.33%;公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647.41亿吨公里,增长23.53%,旅客周转量265.07亿人公里,增长20.41%。
表7 2011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运量 |
亿吨 |
3.42 |
17.82 |
铁路 |
亿吨 |
0.54 |
8.71 |
公路 |
亿吨 |
2.88 |
19.71 |
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1791.21 |
11.45 |
铁路 |
亿吨公里 |
1143.60 |
5.60 |
公路 |
亿吨公里 |
647.41 |
23.53 |
航空 |
亿吨公里 |
0.19 |
6.19 |
表8 2011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客运量 |
亿人次 |
6.09 |
13.26 |
铁路 |
亿人次 |
0.24 |
8.03 |
公路 |
亿人次 |
5.84 |
13.52 |
航空 |
亿人次 |
0.01 |
2.07 |
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594.56 |
16.67 |
铁路 |
亿人公里 |
314.57 |
14.33 |
公路 |
亿人公里 |
265.07 |
20.41 |
航空 |
亿人公里 |
14.70 |
4.12 |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105.5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4.17%。其中,轿车46.29万辆,增长29.99%;本年新注册汽车20.52万辆,增长2.91%。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87.6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6.37%;私人轿车保有量34.69万辆,增长37.22%。
邮电通讯:按2010年价格计算,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87.91亿元,增长17.86%;邮政业务总量7.47亿元,增长15.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6.43万户,比上年末下降3.76%。其中:城市269.93万户,增长1.72%;农村126.51万户,下降13.67%。本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15.4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13.57万户,本年新增222.92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45.6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2.97%。
旅游: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826.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99%;国内旅游收入332.57亿元,增长40.80%。全年境外入境旅游人数9.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77%。其中,外国人5.47万人次,增长9.62%;港澳台同胞3.64万人次,增长80.20%。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39.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44%。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30亿元,增长17.8%,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2.38亿元,增长18.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01亿元,增长19.8%。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40.04亿元,增长38.9%;汽车类零售额120.37亿元,增长27.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48.92亿元,增长2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5.23亿元,增长2.5%;中西药类零售额11.66亿元,增长21.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1.71亿元,增长38.3%;日用品类零售额10.44亿元,增长26.7%。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87.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2%。其中,出口总值为21.85亿美元,增长33.42%;进口总值为65.79亿美元,增长14.41%。一般贸易出口11.79亿美元,增长42.46%;加工贸易出口2.73亿美元,下降4.06%。机电产品出口5.23亿美元,增长65.0%。

表9 2011年进出口贸易分类情况 单位:亿美元、%
指 标 |
2011年 |
比上年增长(%) |
海关进出口总额 |
87.64 |
18.62 |
出口额 |
21.85 |
33.42 |
#一般贸易出口 |
11.79 |
42.46 |
加工贸易出口 |
2.73 |
-4.06 |
机电产品出口 |
5.23 |
65.00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
0.22 |
8.52 |
进口额 |
65.79 |
14.41 |
#一般贸易进口 |
56.81 |
3.74 |
加工贸易进口 |
7.94 |
231.79 |
机电产品进口 |
1.63 |
16.19 |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
0.25 |
-46.70 |
利用外资: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8个,与上年持平。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8.05%。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5.47亿美元,增长34.40%;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97亿美元,增长55.50%。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为93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8%。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为450.35亿元,增长27.37%。其中,国内增值税48.95亿元,增长11.01%;营业税110.05亿元,增长26.72%;企业所得税28.53亿元,增长42.76%;个人所得税14.06亿元,增长26.34%。一般预算支出为1790.25亿元,增长21.90%。
金融: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460.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39%。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94.04亿元,增长17.97%。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892.7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31.41亿元,增长17.6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36.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34%。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68.81亿元,增长23.36%。
表10 2011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单位:亿元、%
指标 |
年末数 |
比上年末增长 |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
8460.94 |
18.39 |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
8394.04 |
17.97 |
#单位存款 |
3892.71 |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4231.41 |
17.68 |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
5736.20 |
25.34 |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
5468.81 |
23.36 |
#短期贷款 |
1761.74 |
8.97 |
中长期贷款 |
3470.68 |
28.50 |
农村信用社贷款 |
684.00 |
15.61 |
个人消费贷款 |
384.32 |
33.99 |
#个人住房贷款 |
242.00 |
24.77 |
证券:年末全省共有境内股票上市公司24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年末股票市价总值为1045.5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9.76%。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109.04亿元,比上年增加103.76亿元。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1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8.69%。其中,财产险收入46.50亿元,增长19.76%;寿险收入84.16亿元,增长2.2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0.28亿元,增长20.44%。全年赔付额3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财产险赔款19.40亿元,增长18.82%;寿险给付15.69亿元,增长34.8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3.11亿元,增长4.89%。
九、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全年研究与试验(R&D)发展经费支出45.2亿元,比上年增长8.68%。全年科技成果登记1108项,比上年增加43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6项,应用技术成果1048项,软科学成果44项。全年获得奖励182项,比上年增加1项。专利申请受理5287件,比上年增长48.59%;授权专利2383件,增长27.57%;发明专利授权552件,增长58.1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75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2.64亿元,增长22.18%。
教育: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93万人,比上年增长2.20%,在学研究生2.70万人,增长5.47%;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2.49万人,增长8.70%,在校学生40.53万人,增长6.24%;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91万人,下降13.32%;普通高中招生22.15万人,增长0.87%;初中学校招生40.67万人,下降11.06%;普通小学招生33.81万人,下降6.42%;特殊教育招生0.15万人,下降25.0%;幼儿园在园幼儿43.21万人,增长11.57%。
表11 2011年各类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万人、%
指标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研究生教育 |
0.93 |
2.20 |
2.70 |
5.47 |
0.71 |
9.23 |
普通高等教育 |
12.49 |
8.70 |
40.53 |
6.24 |
9.90 |
7.61 |
中等职业教育 |
11.91 |
-13.32 |
33.25 |
-4.26 |
10.27 |
0.20 |
普通高中 |
22.15 |
0.87 |
65.71 |
1.58 |
20.22 |
3.69 |
初中学校 |
40.67 |
-11.06 |
128.50 |
-7.15 |
45.82 |
0.81 |
普通小学 |
33.81 |
-6.42 |
220.07 |
-7.16 |
42.62 |
-10.14 |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03个,公共图书馆100个,博物馆(含纪念馆)125个,艺术表演团体83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8座,档案馆10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3.70%和94.05%,分别比上年提高0.25和0.3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220.46万户,增长6.56%;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47.79万户,增长20.30%。省级报纸出版4.12亿份,比上年增长0.05%;期刊出版1.10亿册,增长0.52%;图书出版6751万册(张),增长0.21%。
卫生: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103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76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75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8.9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62万人。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588人。卫生监督机构91个,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91人。乡镇卫生院1381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2.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2万人。
体育:全年获得各类奖牌93枚,比上年减少32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564.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2.6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7.15%,比重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611.5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85%,比重比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按年龄分,0-14岁人口占17.73%,比重比上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73.95%,比重提高0.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32%,比重提高0.09个百分点。按性别分,男性人口占51.05%,女性人口占48.95%。
全年出生人口31.0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5.4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03‰,上升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5‰,上升0.02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8.68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11188.57元,增长13.07%;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38%,比上年降低0.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4元,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4.9元,增长24.6%;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2%,比上年降低2.5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2.9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4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91.06万人,增长0.29%;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99.77万人,增长0.4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4.79万人,增长0.2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50.19万人,增长15.45%,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40.07万人,增长14.42%;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10.13万人,增长34.3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334.52万人,增长1.87%。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0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0%;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212.33亿元,增长21.74%。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89.64万人,比上年增长2.08%;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329.19万人,比上年增长0.75%。
十二、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
全年完成造林成活面积14.5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72万公顷。截至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6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全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89%。
安全生产: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738人,比上年增长1.5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5人,下降16.6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人数为3.41人,增长20.49%。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766人,下降0.52%。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027起,造成1505人死亡、357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835.5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6.89人,下降9.82%。
全省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8个。全年平均气温8.3℃,平均降水量416.7毫米。
全省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20个,地震遥测台网5个,无人值守地震监测台226个。全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1次(四川青川与甘肃文县交界,5.4级)。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20.98万公顷,增长3.62%。其中成灾面积88.16万公顷,增长0.44%。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含长庆油田甘肃境内部分。
4、房地产业投资指所有投资主体投向房地产的投资。
5、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含"限额以下产业活动单位和其它"部分零售额数据,其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6、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数据将由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后于近期公布。
7、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社会保障数据来自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数据来自甘肃省财政厅,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保监会甘肃监管局,证券数据来自证监会甘肃监管局,外贸数据来自兰州海关,旅游数据来自甘肃省旅游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甘肃省交通厅、兰州铁路局和东航甘肃分公司,通信数据来自甘肃省通信管理局,邮政数据来自甘肃省邮政总公司,教育数据来自甘肃省教育厅,科技数据来自甘肃省科技厅,专利数据来自甘肃省专利局,气象数据来自甘肃省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甘肃省地震局,文化数据来自甘肃省文化厅,广播、电视数据来自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甘肃省卫生厅,体育数据来自甘肃省体育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